焦虑症半年差点住院,走出后我想告诉你为何“接纳”很重要

文 / 太原心理
2019-09-10 14:05
一个心理咨询匠对生活的感悟,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你焦虑吗?

我多希望你的回答是“从不。”

但大部分人的回答却是“没错,我很焦虑。”

其实有时候焦虑还不可怕,真正让人痛苦的是焦虑症,它和抑郁症不一样,焦虑症就像时时刻刻呆在一个封闭恐惧的地方,你需要承受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害怕。

我的经历

如果说抑郁是你什么也感觉不到,焦虑是你感觉到的情绪太多。同时有这两种状态就是在内心一场无止境的战争。两者都有代表你永远赢不了。

我的焦虑是因为自己过度劳累造成,因为公司面临着裁员,我希望自己没有列入清单,可是很可惜我们组特别奇怪,无论怎么表现,老板就是可以挑毛病,我就越来越怀疑自己会成为被裁行列,于是我越想越害怕,每天看着自己的房贷我不能被裁啊!

突然一天我就睡不着觉,我非常地悲观绝望,消极情绪占据了我的大脑,感觉到身边没有可以依靠的人,面对巨大的压力,我真的非常的无助,经常感到恐慌,产生了很多负面的想法,担心余生都会这样,但又不甘心。

而且,那段时间我和周围人的关系也非常的紧张,因为害怕他人异样的眼光,我慢慢脱离了我以前的朋友圈,开始封闭自己,蜗居在家。家人也无法理解我的感受,因此我变得更加的消极。

那个时候我的内心也非常的矛盾。一方面,我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接受医院正规的治疗;但是另一方面我又极度排斥自己焦虑抑郁症的事实,我不愿意去医院挂精神科病号。

就这样我熬着熬着越来越扛不住,最后还是决定去了医院,医生建议我住院,当时我就懵逼了。工作本来就不稳定,你还让我住院,于是我果断离开,到了另一个医院,医生建议我药物和心理咨询先配合着解决,我按照医嘱这样去做。慢慢心理咨询师给了我一个新的观念,我发现自己总是控制欲爆棚,也许这就是我焦虑症的来源,后来咨询师让我接纳自我,我发现网上也是很多人讲到接纳,我一开始很纳闷,之后一点点开始这样做发现的确是走出焦虑最重要一点。大概经过半年调整,我开始走出这样的困扰,基本正常生活了。

焦虑情绪的本质

上述我提到了,我感觉我们的焦虑是由于过强的控制欲导致,那么基本就是“越控制,越失控,越焦虑”。

之前我看到一篇文章中介绍到,心理学家Freeston等人提出了“无法容忍不确定的程度”的概念,它被认为影响着“不确定”和“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确定性越大时,我们的焦虑程度就越高。

当我们面对的情形是未知、不确定的时候,这会带给我们一种不在掌控之中的感觉,让我们觉得不安全。

而面对一种潜在的失控,或不安全,我们所感到的焦虑,其实是人潜意识中的恐惧,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惧。

这就是我接受了多次咨询后发现焦虑症的一个特点,而且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为何“接纳”如此重要

不论你是在各种焦虑症的社群还是心理平台和康复文章中,他们总是提到一个词叫“接纳焦虑”。

这个观点也是森田疗法的核心观点,森田疗法认为人的感受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绪感受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认识情绪感受活动的规律,接受情绪感受,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比如我们往水里丢下一块石头,石头会让水溅起涟漪,你如果想让水恢复平静最好的办法一定是静静等待不管就好,如果此刻你想通过外力让水恢复平静是不可能的。

我们情绪也是如此你越想抵抗,焦虑只会越来越严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控制欲不强的人反而没那么焦虑。

当你开始越来越接纳焦虑的时候,你就可以适应这个痛苦,久而久之你对于失控感反而可以适应了。这是走出焦虑最重要的成长。

我们总希望世界是确定的,我们甚至希望自己永远活在头脑给自己制定的“规则”中,一旦超出这个规则我们就慌乱失措,可是我们的人生永远是不确定的。不断寻求确定感其实是我们无法与不确定感共存的表现。像莎士比亚或弗洛伊德这样的伟大作家都是有很强的和不确定性共存的能力的。

所以想走出焦虑,承认自己无法掌控一切,学会与不确定感和焦虑共存是最好的办法,希望看完文章的你,可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了。

文章作者:老K

老k简介:本科,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阿尔法的光”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110小时+ (目前仍在进行)

培训/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60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50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