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为什么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心理学分析

文 / 郭羽靖
2019-08-20 15:06
"-01-

先来讲一个故事,老李退休在家,平时省吃俭用,可是某天儿子小李发现父亲买了一堆保健品,一问竟价格不菲,估计着也要千儿把块钱。再一瞧,这些保健品竟是三无产品,小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如果你是小李,你会怎么做?给老李讲道理摆事实?去找卖家退货?还是……

有经验的朋友一定知道,纯粹讲道理是没用的,反而老李可能还会说你不孝顺……

可是,小李怎么能就这样坐视不管,可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老父亲就这样往火坑里跳,快想想办法呀!!!

办法肯定有,只是并没那么简单。

家在定义上,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家在我们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位置,我们从出生到成人,再到发展出新的小家庭,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原生家庭还是新生家庭,都围绕着“家”来转。

家为什么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心理学分析-02-

家众人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却没人说家是个讲道理的地方。可奇怪的是,很多人喜欢和家人讲道理,也许就像大人喜欢和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能够明事理,当孩子长大了也喜欢给大人讲道理,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结果呢?好像行不通。

当然行不通。先说家庭本身的功能,从成千上万年前,家族开始以血缘为联系团结在一起,就是为了能够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活下去,那时讲究分工合作配合,不讲谁的道理说的好。仔细想想人类蛮厉害的,没有老虎狮子那样矫健的身躯,没有尖牙利爪,凭着团结合作创造出了现在的世界。

说回道理,这东西是随着时代发展慢慢诞生的产物。道理可以是作为团体的一种行事规则,在家族里可以是父辈给下一代的指点,一种精神传承,但是这东西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也就是小辈们会逐渐发掘那些“道理”不适用。曾经那些在封建社会的道理,并不一定就适合现代化社会运用。

本来嘛,每个人经历不同是会影响其从前的观念的,这样的人才能更具有适应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接收新东西的程度会减弱,也就有了所谓的“老顽固”。如此一来,必然会引发小辈和老辈的冲突。

家为什么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心理学分析

再来看道理本身。道理,道之理也,因果逻辑也。这是有一定的逻辑规则在里面的,而逻辑这东西并不是一开始就在人的大脑里有的,人脑结构中最先发展的且最发达的是掌管情绪的部位。

这些是人类存活的重要东西,怎么讲呢?我们来看个例子,比如你走在路上,突然窜出一条蛇,你立马会全身警觉,你会有恐惧感。这是你最先出现的反应,之后才是你做思维判断,分析采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而如果这个冒出来的是一辆汽车,那你纯粹只凭那一瞬间的身体反应,躲得过就能活命。这种千钧一发之际,没时间让你在那分析逻辑因果。

在出现思维判断之前,原始人采用的方法就是跑,就像阿甘那样,只要发现情况不对,那就跑,使劲的跑。人最原始的选择并不多,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打不过,那就跑呗~所以原始人没法玩狼人杀这种思维游戏。

家到底是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讲道理这东西是在人的衣食安全无忧之后才发展出来的,随着社会发展,物质充裕,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人生,思考幸福,思考活着的意义……

这也符合金字塔需求层次发展,先满足缺失性需要,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已经满足了的需要会退居次要的地位,不再是行为、活动的推动力量;新出现的需要转而成为最占优势的需要,它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并自行组织有机体的各种能量。

而要讲道理的时候,通常也是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的时候,也只有在人的营养物质基本能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才有多余的能量去供养这些更高层次的脑神经。这也是进化后期逐步发展出来的,你观察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你会发现低等的动物是没有大脑皮层这东西。人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它让人的能力有了新的飞跃,产生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所以,如果把大脑比喻为两个人,一个是掌管情绪情感部分的,一个是掌管理智思维的,那么前者如果是个十几岁的人的话,后者会是个不足周岁的婴儿。这两人打架,毋容置疑是掌管情绪部分的胜出,思维这新生儿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的。

家为什么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心理学分析-03-

而当家和讲道理碰到一起,就更有意思了。

你在家讲不讲道理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在工作中你可以思维头脑清楚,在面对朋友熟人的时候,你做得到能说会道,但是面对家人的时候,好像情绪很容易被触发,也许仅仅是家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牵动的很可能是多年前的某一些情结,这哪有逻辑道理可言?

如果小李直接对老李说:“你看你这些东西三无产品,明显就是被骗了,赶紧去找卖家把东西退了。”

老李会乖乖去退货?NO,他很可能说的是:“你懂个屁!”

在家里,用道理来讲很难有什么效果。本来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去改变一个人就很难,即便是专业学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咨询师也知道,要去运用认知技术让一个人产生改变,短的是一两个月,长的可能是五六年,而且这还是针对那些主动想要改变的人,更别说非专业普通人面对本来就没有打算“改变自己”的家人了。

其实很多大妈都已经发现了,给孩子说了一堆要赶紧结婚的大道理,孩子不当回事儿。还不如说:“你爹哪儿哪儿不舒服,就怕看不到你娶娶媳妇儿,抱孙子咯~”嗯,讲这些还稍微有那么容易达成目的。

如果只是讲逻辑,老一辈的人怎么可能讲的过21世纪的新青年?道理一套一套的层出不穷,还有很多是他们根本听不懂的。但是他们只说一句,就可以让小辈们哑口无言,“你是我生的!”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道理,那家庭中夫妻之间呢?

夫妻之间很多时候矛盾点并不是纯粹来自于个人,更多时候还是会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丈夫家族中家里决定权就是在男人手里,而妻子那边是由双方共同协商决定,这样的不同原则道理必然会引发很多火花摩擦。

有人会因为妻子挤牙膏老是从中间挤而暴跳如雷;有人会因为丈夫睡觉前拖鞋不摆整齐而抓狂……这些家中的事很难用道理去说是谁是谁非。之前听过一句话,说两口子吵来吵去,争个输赢有什么意思,你真赢了其实也输了,赢了个道理,却输了两人之间的“欢心”甚至是感情。

当然如果夫妻之间的是非仅限于在这两人之间还好,而更多的家庭会牵连进各方的父母,这就更复杂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从小到大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得再多也理不清家务事。

家为什么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心理学分析-04-

在此我们化繁为简,如果小李对老李说:“爸,你看我给你买了你最喜欢的xxx,最近天凉了,你多加点衣服,别着凉了。还记得我小时候那次大半夜感冒发烧,你着急的二话没说把我背去医院……”等老爷子逐渐回忆起曾经那个“英明神武”的自己,然后小李再说那三无保健品,结果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说到保健品多说几句,看着很多大妈大爷蜂拥去那些保健品集散地,提着大包小包走,有些最开始是送的,但是这些卖家可不是二傻子,羊毛出在羊身上,送出去的还是会想办法收回来。而他们这些收的手段里面,有个重要的点就是给这些老人嘘寒问暖,一口一个大妈大爷喊的亲热,上前拥抱,打招呼。据说有的会隔三差五打电话给老人唠嗑,有的会上门帮她们搬东西,真的是比子女还孝顺~这,不打的也是情感牌么?如果他们只是单纯讲产品的用处功效,有多少老人会买账?

说来说去,家从来都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感情、讲爱的地方。这个世界和家有个类似的地方,虽然世界以行为规则行事,但却因为有了情,而多了点温暖。而家也是因为爱的流动,才能滋养人的心灵。只是关于爱,我们要做的功课太多,爱这个词很好说,却太少人懂得如何去爱。

爱,需要成熟的个体,这是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的个体,如果不够独立,那么所表达的很多会是变形的爱,那些所谓的爱可能只是 “控制”、“恐惧”……

想要好好去爱?那继续学习吧~就像你为了提升工作技能所付出的那些用心、那些挑灯夜读、那些反复演练一样,爱的功课也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精力!可以肯定的是,在提升爱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很多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