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甩掉拖延症,让人生变得更清爽
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拖延症都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
每当想到工作,就会心生抗拒。不情不愿地打开电脑,仍然磨磨蹭蹭、不肯开始。要么突然想去卫生间;要么感觉饿了,起来吃点东西、喝点水。好容易收住心,正襟危坐地拿起鼠标,手机的信息声又突然响起。于是得到了特赦令一般,赶忙捧起手机查看消息,回消息、刷视频,玩得不亦乐乎。
最后悲哀地发现,在电脑前坐了两三个小时,真正工作的时间还不到二三十分钟。惊觉已经快到截止时间了,于是手忙脚乱地开始干活,而此时时间与心理上的压力却导致无法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长此以往,工作生活变得一团糟。所以,改掉拖延症势在必行。
有人说,改变拖延症还不简单?想拖延的时候,拿出我们的毅力来,坚决杜绝就好了呀。但是,要知道,陷入拖延很容易,要获得顽强的意志力却很难,因为这需要调动大量的神经资源。
正如美国作家芭芭拉•奥克利在她的《学习之道》一书中所说:“用意志力来对抗拖延,就像在空中喷洒廉价劣质的空气清新剂一样,完全徒劳无功”。
《学习之道》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应该如何有效学习,以及学习背后的原理。书中提到,拖延症是高效学习的大敌。芭芭拉•奥克利认为,拖延是一种习惯,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可以用很少的意志力来避免拖延。
首先我们要知道,拖延为什么会发生。其实我们应该能够发现,拖延症的发作是有选择的。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不仅不会拖延,反而会充满期待。而让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举个例子:医学成像研究显示,恐惧数学的人仅是想到数学就会畏缩。因为当他们一想到难对付的数学时,大脑的痛觉中枢就会被激活,所以他们会尽量拖延,甚至回避数学。
也就是说,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欢的事都会激活大脑的痛觉中枢,所以我们就会逃到那些令人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令人痛苦的只是预感本身。因为当事情真正开始运行时,痛苦就消失了。
对于不喜欢的事情,拖延能提供片刻的兴奋与解脱感。所以,我们经常会自欺欺人地找借口,比如:拖着不肯复习,会告诉自己,如果离考试很久前就开始复习,到考试时就会忘光了,所以还是再等几天复习吧。
这些短暂而微弱的愉悦感如果成为习惯,会让人渐渐失去自信,最后干脆不再指望能提高效率。
芭芭拉•奥克力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拖延就像服用毒药:微量的砒霜对人的危害并不大,甚至会让人产生免疫力,让人可以逐渐承受更大的剂量,还显得健康如故。然而,这些砒霜不可避免地会在潜移默化中对身体造成伤害。
拖延症也是如此。刚开始只是拖延了一点点,可一次又一次的累积,最终会让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什么是习惯既然我们知道了拖延是一种习惯,那么要想改掉拖延,就得先来了解一下“习惯”的特点。
习惯就是大脑进入了一种“出窍”状态。它的关键在于,在我们执行习惯性动作的时候,不用集中注意力思考,这就节省了力气,让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
以倒车为例,当我们第一次倒车时,肯定是高度警惕,注意各种细节。但练习多了,就会对每一个步骤得心应手。只要脑中出现“出发”的念头,手、脚、眼就会自然而然地配合行动了。
但是在这种“出窍”状态下,大脑是无法清醒意识到它正在做的每件事的。
习惯分为四部分:
信号。这是使人进入“出窍状态”的触发点。信号的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对信号的反应才是重点。
反应程序。也就是出窍状态,是大脑在接到信号时做出的习惯性反应。
比如,“看到朋友发来的搞笑图片”,这是一个信号。而我们的反应可能是:关掉手机不予理会,也可能是觉得“又有借口可以偷懒了”,从而放纵自己去浏览。
奖励机制。习惯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它能激励我们,让我们感到愉悦。前面提到过,拖延会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愉快的事情上去,这种舒适感其实就是一种奖励。
信念。习惯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觉得根本不可能改掉习惯。
了解了什么是习惯,我们就可以利用习惯的力量,来避免拖延,并通过强化“信号——反应——奖励”系统,养成新习惯。首先,识别出让人进入出窍和拖延状态的导火索。
因为拖延是一种不假思索的习惯,往往会在无意识之间就开启。
比如,想要上网查资料,最后却突然发现自己正在浏览其他网页;正在专心思考一个问题,被一条短信打断后,要花上一阵儿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
所以,我们先要找出拖延开始的信号。只有发现这些信号,才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
信号一般有几种:时间、地点、感受、对他人的反应和刚刚发生的事情。
其次,改变我们原有的反应程序。
因为拖延的习惯性,每次得到信号,大脑都会自动进入原有的反应程序。所以,当信号出现时,我们就要主动做出改变。
- 培养新习惯。比如,为了避免工作中的干扰信号,工作前把手机静音,或是远离网络。
- 使用“番茄工作法”。这是一个让人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准备一个计时器,把时间定为2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无视任何干扰,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工作上。因为25分钟很短,所以这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这种专注而简短的工作方式会提高工作效率。
- 在工作前先填饱肚子。这能确保我们有足够的意志力来完成工作,杜绝“去找些吃的”这种干扰。
第三,应用奖励的力量。
习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短暂的解脱和愉悦感是拖延带来的奖励,而要想克服拖延,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奖励来替换这种解脱感。当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奖励,关键的转变就会发生,才能养成新习惯。
这个奖励不一定有多大。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自我称赞:“太棒了、很好”,就足够;
或者仅是沉浸在工作状态中就是一种奖励,它会让我们感受到高效的乐趣;
还可以每到一个特定时间给自己设定一个奖励:比如下午五点准时停止工作、完成一个阶段工作就奖励自己一份美食。
最后,要有“我一定能行”的信念。
- 多和拥有这种信念的朋友在一起,共同建立一种鼓舞人心的氛围,抱团前进。
- 进行“心理对照”。将我们现在的状态或者更加糟糕的过去,和期望达到的未来状态做对比,增加前进的动力。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改掉拖延的小技巧:
- 如果选择拖延逃避是因为某些任务让我们难受,我们可以学着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比如,因为数学题很难而一直拖延时,我们要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是否完美解出数学题上,那会引发痛苦感,导致拖延。而应该关注做题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尽力去解好每一个步骤。
- 把任务分解成小目标,会让人觉得终点触手可及,更有动力。
- 练习无视干扰。我们可以承认干扰的存在,但是要选择无视它,而不是发动意志力去对抗。
当然,改善拖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那时会发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将变得更清爽。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