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留学和学术圈心理健康地存活?
最近听闻众多学术圈的悲剧案例,除了一些重大新闻,近在咫尺的例子也有不少。个中缘由,不乏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因素。虽然类似的悲剧在任何工作领域和环境下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对于工作模式较为自由的留学和学术圈来说更易发生。每个实验室甚至具体到每个人都可以有独立自主的工作方式,不会像企业公司里那样有各种规则约束,这个特点注定了我们要和不同的人相处,更加自由的同时也增加了遇上奇怪性格大神的风险。尚且不说deadline、实验结果不理想等科研工作中的常见挫折,光是和身边人相处就已经够让人头大了。这种时候,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助我们在学术圈生存!
由于个人原因一直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小编突然看到了分享心理健康知识的必要性,所以今天的文章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思维怪圈,希望能够帮助到在留学学术圈过得有些“崩溃”的宝宝们(有时候走出一个牛角尖就是一个转念的事情)。当然,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每个人都是个例,如果情况棘手请大胆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请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本人非常受益)。
思维怪圈一:Scarcity vs. Abundance Mindset这两个概念有一点难翻译(一些例子如图),scarcity mindset 是一种以“资源稀缺”为导向的思维方式。经过高考洗礼的童鞋们应该会有一些体会,高考前很多老师会强调“差一分差千军万马”这种概念,自我的胜利意味着对方的失败,看到他人的成功内心会自卑甚至嫉妒,由此进入一种做什么事情都是在与他人竞争直至害怕参与任何竞争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学术圈也挺常见:例如教职岗机会是稀缺的,发表机会是稀缺的,有一项重大学术成果的概率是稀缺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的确是现实的、残酷的,但用这类型的想法长时间给自己施压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小编至今也没有完全摆脱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它们一度给过我努力的动力和一些成就,但也带来了焦虑、失眠、抑郁和人际关系上的种种问题。
取而代之,健康的思维方式是abundance mindset. 这是一种“相信资源丰富”的思维方式。以这种思维方式处世的人会相信资源足够丰富、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所以相信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双赢或多赢的合作成果,也会真心愿意帮助他人。乐意分享的同时也为他人的成功高兴,自己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过分沮丧。假如积极的我在一次博士岗位申请中失利,我不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而是愿意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为下一次申请做准备,哪怕身处竞争环境中,也能有技巧的与竞争者互帮互助,团结合作。
每当小编陷入焦虑,就会先自省是不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abundance mindset 在这种情景下会怎么想,调整心态之后,焦虑的感觉就会消失。
思维怪圈二:自信,害怕犯错,害怕他人的批评,完美主义在大众认知中,学术成果通常是完美的,学术圈的人也经常被贴上“严谨”的标签:科学实验是严谨的,统计计算方法是严谨的,演讲和论文也必须是严谨的。这些,again,无可厚非,但是这样追求完美的初衷是因为追求卓越,还是害怕犯错、遭受批评带来的羞耻感呢?在和同事、导师、老板交流时你会不会也觉得焦虑害怕没有自信呢?
小编是典型的处女座完美主义者,但我发现这种思维方式给我的工作以及日常交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在事业刚起步的阶段。每次开会,老板同事的意见和批评都会在我脑中萦绕很久,并且不论我怎么做总觉得不够好。这种思维方式除了会浪费大量脑细胞,长期以往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有害的(荷尔蒙失调,抑郁,失眠,反刍思考,焦虑等)。 改变的开始,是要放过自己,放弃不允许犯错的执念,然后建立适当的自信,甚至在别人批评的声音中也勇于坚持捍卫自己的观点(其实这在国外是受欢迎的)。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想想学术大神们也都有过失败的研究经历呀。
这个问题在刚刚涉足学术圈的童鞋中比较常见,接触很多新的知识和概念,恨不得都涉足,但是学术研究其实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不断深入探究。同理,在职业规划中,很多刚刚读硕士的同学可能就会想读博要做什么甚至博士毕业要去哪里工作等问题。规划人生的大方向是好的,但是不能过分关注于此而忽视眼前的一小步,因为这种长远规划是不定的,学术兴趣也是会变化的,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所以在Step 1 还没有实现之前,不要过分纠结Step 5。这种想法如果和完美主义连在一起,就会导致拖延症,因为计划无法完美,所以从不开始。与其这样,还是建议大家关注眼前的一小步,然后等到了step 5,你自然会看到前方的路。
很多人都说在学术圈,academic is life…鉴于学术圈工作时间较为自由,工作量经常随deadline 的远近而变化,而且学术圈的人更容易和圈子里的人成为朋友。导师们经常在半夜11点回邮件,办公室里couple 也不少。但小编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只有学术工作,没有生活。Work-life balance 在学术圈其实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都注入在一个研究里,一旦研究失败,这对人的打击可以是毁灭性的,但如果这个人的心理上有一定的work-life balance,不会把研究的失败定义为整个人的失败,自己还有生活中的其他多样的identity 做支撑,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这让人面对压力和失败时能更灵活得调节自己的状态。所以,请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留出业余时间多多拓展自己的社交圈、爱好圈吧。
这四个思维怪圈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从任何一方面下手,都有助于减轻压力、心理健康地努力科研。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大家在职业规划、学术圈人际交往等方面有问题,欢迎来找小编咨询哟。
"作者:【DIY咨询师045】英语与语言科学,英专到荷兰带奖硕士到德国带薪博士的蜕变之路
作者简介:本科985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就读于荷兰语言科学学术界Top1大学,德国心理语言学带薪博士在读。本科曾有交换经历,硕士期间获橙色郁金香奖学金,有在心理语言学马普索实习经历和学校兼职。了解荷兰选校 、DIY申请 、 奖学金申请 、 硕士学习规划,了解欧洲范围内与“语言”相关领域的博士申请。也可提供本硕科研/实习指导,面试培训、论文、Research proposal 、文书等指导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