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糖尿病竟影响心理健康 医师:就医治疗以免恶性循环

文 / ETtoday健康云
2019-08-05 18:12
"罹患糖尿病竟影响心理健康 医师:就医治疗以免恶性循环

▲成大医院黄智群医师指出,虽然糖尿病及相关心理疾患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透过饮食、运动、作息调整及放松训练,整体病情会有显著改善。 (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46岁的王女士长年从事轮班工作,亦忙于照顾小孩等家务,精神常处于紧绷状态,饮食与睡眠都不甚规律,今年公司例行体检意外发现罹患糖尿病,患者在毫无心理准备下,心情变得十分焦虑与低落,并出现失眠及注意力减退情形,负面情绪明显影响生活品质与工作表现,经求诊精神科才获得改善。

成医精神暨长期照护部黄智群医师表示,在病史询问中发现,其实王女士在被诊断糖尿病前,早已有长期焦虑、紧绷、疲惫与失眠的问题,在得知病况后的急性心理压力,让一切症状变得更为显著,并超出她所能因应的程度。在安排心理卫教、亲友支持及生活型态调整2个月后,不仅焦虑、睡眠及注意力都获得改善,连血糖都控制得更好,王女士的生活品质与功能显著提升。

黄智群医师说,当代生物精神医学来看,胰岛素抗性与血糖不稳深深影响着脑部的功能,从阻挡有害物质进入脑部的血脑屏障失效、营养代谢不佳、神经传递物质异常,甚至氧化压力增加,都可以在糖尿病患者的脑部中被观察到。黄智群医师表示,这种种变化都与焦虑、情绪、睡眠与认知关系密切,并且会反过来影响个案对自身健康的照护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黄智群医师指出,虽然糖尿病及相关心理疾患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透过饮食、运动、作息调整及放松训练,整体病情会有显著改善。初诊断时,可能因病情严重度较高或一时难以改变生活型态,需要药物治疗;但当神经传递物质、脑部滋养因子及神经可塑性,在药物的协助下得到调整,情绪、睡眠及认知功能都会跟着进步。

黄智群医师建议病友,一定要趁药物治疗的药效运作时机,学习饮食、运动与放松方法,必要时可接受心理咨询,在专业的生理回馈训练及生活型态建议下,改善糖尿病相关的心理健康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