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文 / 家学宝
2019-08-02 10:12
"

◆◆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泽木


1

孩子有苦不敢说,谁之过?


前不久,一则“男孩假扮妈妈诉苦”的新闻上了热搜,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我觉得我爸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但是又说不过他。”

这是俊俊寻找帮助的初衷。

正在读小学的俊俊在网上找了一名教育专家说起了自己的烦恼,但又怕专家觉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灵清,便以“妈妈”的身份和专家聊了起来。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俊俊说,自己是想用教育专家的话来教育爸爸,说说怎么当父母。因为俊俊觉得爸爸总是很凶,动不动就批评他,两个人聊不到一块去。

“暑假这么热,我爸给我安排了每天踢足球,我最不喜欢这个,太阳这么晒,他说别人照样在做,为什么我不能吃苦,跟没骨头似的。家里奶奶都说我能吃苦了,这么大的太阳不是都坚持着么?”

一说起爸爸的教育方式,俊俊一肚子的委屈:

明明最喜欢游泳,偏偏要给他安排足球。

一言不合就要操家伙,什么衣架也要拿来打。被打了还不能哭,再哭就要再打。

明明妹妹自己把东西搞不见,爸妈还要怪他把把东西搞丢了……

面对俊俊的诉苦,爸爸却有点不以为然。爸爸觉得踢足球挺好的,但孩子怕晒,爸爸便觉得孩子不能吃苦,自己当然忍不住要批评。

看到这里,大概就能理解俊俊心里的苦衷了,这么热的天气,不要说是孩子,大人折腾起来也是够呛,更何况还是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孩子的随口一句抱怨,迎来的却是一顿批评和不能吃苦的标签。

这些操作可把网友们气坏了:

孩子喜欢游泳家长偏偏逼他踢足球,爸爸经常打他,这娃在什么环境生活哦。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而像俊俊爸爸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专制式养育,一味的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生活。

大人在家庭里的权威已经让孩子感到害怕,甚至到了不敢反抗的地步。

权威型的父母往往喜欢用命令来压制孩子,规定孩子该怎么做,不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心理学家曾指出:

在专制养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具备外部驱动型人格,依赖别人的意思决定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2

权威的背后,是孩子的噩梦


在有一期的《圆桌派》中,蒋方舟和武志红老师谈及了家庭教育的问题。蒋方舟谈到一个观点:原生家庭有问题,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权力结构。

她说:

“因为在你小的时候,家长是一个比你更强大的权威,你必须去服从的这么一个存在。”

这些话一说出来,得到了武志红老师的极力肯定。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你想体验做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想怎么对待都行。然后道德舆论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说,父母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你。”

武志红老师的这番话,不仅是对权威性家庭的控诉,更是道出了如今大多数家庭的真实面貌。很多父母总是想用自己的权威来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极强的控制欲。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母便是一个极为强势的母亲,一家上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她说了算。

“我们的房子,卖力还需要征求你的意见啊,你大哥去美国不需要钱,你二哥找工作也不需要钱,不卖房子我们供得起他们吗?”

为了把大哥送出国,苏明玉的房间直接被苏母卖掉,备考之际要和父母住在一起。苏明玉想考清华,苏母以经济条件为由,将苏明玉安排到了免费的师范大学。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苏母的一言一行,都未考虑过女儿的感受。作为一家之主,她理所当然的安排着家里的一切。然而,这种家庭专制最后带来的是母女关系的破裂。

专制式的家庭教育,究其根本,往往都是带有反人性的色彩。

任何事情,孩子不能有自己的看法,不能自主的做出选择,孩子的成长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最后带来的伤害一般也会是双向的。


3

父母的专制,伤害了孩子的一生


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写过一段话:

我不记得我爱过父母;小的时候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点,但是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到他们就心里难过。

父母早年对王朔的专制式养育已经成了他心里的一道疤,这种恐惧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就像王朔承认的,自己未曾记得爱过父母,也未能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家庭中的严厉与专制已经把他逼到了麻木的境地,在这个家庭里,他与父母之间像是竖起了一面墙,阻挡了多年的情感交流。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不爱父母,正常吗?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世上父母有两种,一种成为孩子一生崇敬的榜样,一种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活得像父母那样。

看完这个回答,不得不令人深思起来,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何其的重要。家庭教育以何为本,父母在家庭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大多数父母未曾考虑过的。

专制式的养育压迫着孩子的天性,父母习惯性的在孩子面前摆弄权威。如果说严厉也是爱的话,那这份严厉起码也应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4

好的教育,是爱与尊重


在众多教育专家的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坚称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一直都是一个相互的过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是引导,而非是制裁。

在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一集的内容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3岁的一一在幼儿园里经常独来独往,不愿和其他人交朋友。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不愿和其他小朋友玩时,一一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一妈妈眼里,女儿的这种性格是蛮正常的,因为自己和一一的爸爸都是属于偏安静型,更多时候倾向于独处。

长大后的一一在回忆起自己的幼时经历,她说挺佩服那时候的自己。而在长大后,一一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也是需要朋友的。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园长告诉一一她必须需要朋友的时候,3岁的一一并不接受她的观点。到了中学阶段的一一回忆起这件事,她坦言:

“她是用一个很理性的成年人交往的方式告诉我,你需要朋友因为你是这个世界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但我觉得其实一个孩子是不足以理解因为我需要社会交往所以我需要朋友这个逻辑关系的。”

一一妈妈说一一在上小学的时候,还属于浑浑噩噩的状态,问她的学习,一一只会说不知道,但妈妈也不会一直追问下去。到了中学阶段,一一对自己的学习有自己的目标,完全不需要父母的督促。

从小时候认为自己不需要朋友到长大后欣然接受需要朋友的事实,这个过程一一的妈妈并没有强迫她去做什么。孩子性格的内向,在她的眼里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缺点。

一一也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经历中,父母一直都是尊重着她的的选择。

相比之下,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盲目的用自己的权威否定着孩子的思想。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节奏,父母也应尊重孩子的个性,而非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塑造孩子的性格。

《原生家庭》里有这样一段话: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男孩假扮妈妈求助教育专家:蒋方舟一句话,道破家庭教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家庭应该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地方,也会是他们长大后心灵寄托的归属。父母之爱,本就不需用权威或打压的方式呈现出来。

好的家庭教育是能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下,不断的发现自我,塑造自己的性格。

爱,是一份成长的依托,亦是一场无声的告白。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