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银河补习班》的默默温情,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文 / 沫沫的静好岁月
2019-07-24 23:26
"撕开《银河补习班》的默默温情,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图片源自网络

带孩子们一起去看电影,正好这部《银河补习班》正在热播,看起来排片率极高,想来效果应该不错,也就直接选择了。

整部影片看过来,既呈现了父子亲情,又在教育领域告诉我们,只要足够的信任、只要方法得当、只要足够的努力,教育就是无所不能的一件事情。例如影片中就讲述了儿子在父亲“特殊方法”的教育下,从一名差生转变成为优秀生的故事。

我家孩子看完这部电影,满脸憧憬的对我说:“我也好想有这样一位父亲。”

“怎样的父亲?”我问。

“能够随时帮助孩子,信任孩子,也能够满足孩子的梦想,陪孩子一起疯狂!”

看来,我家的孩子是对于现实中,我们的教育方法极度不满才会心生羡慕的吧!

好吧,我的孩子,虽然我也被影片里面浓浓的父子亲情所感动,但是同时,我也对影片里想要展现出来的一些“教育鸡汤”有些莫名的排斥。作为现实社会中的父母,心中纵然还有“小王子想要守护那朵玫瑰花”的梦,但总是经不起所谓的雨骤风骤,最终不过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罢了。

撕开《银河补习班》的默默温情,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图片源自网络

【太多的巧合是电影,残酷的现实才是生活】

电影中,男孩正好有一位“保持赤子之心”的父亲。这位父亲,虽然自身遭遇挫折、受人陷害,身陷囹圄,妻离子散,却依旧不改初心:不怕输、不认输、相信自己!

这位父亲同样也把自己的这份勇气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不过当时孩子太小,无法准确接收罢了。所以,孩子在面对霸凌的时候,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宁愿选择跳进水里,也不愿服输;但是在日后的学习中,因为不认可学校的教学理念,或者被生活、被同学、被老师数次打击的灰头土脸之后,采取了“破罐子破摔”的模式,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凭借自己的青春张狂,无所畏惧的抵抗学校制度,无视学校规则。

当父亲正好出狱寻找儿子的时候,恰恰是孩子因为屡次违反学校制度而面临被开除的窘境。父子几年后的重逢,就在儿子被教导主任提到讲台上训斥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开始。

而现实生活中,如果孩子在一个学校里、一个班级里,永远保持的是前十名,当然是倒着数的名次;学校不会选择在众目睽睽之下开除你,也不会用这般极端的方式谴责你。相反,更多的是一种“任其发展”的可怕状态,只因为,在学校老师心中,已经把你彻底开除了;留下的,不过是9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法和确保你在学校里人身安全以及不能威胁到别人的人身安全这样最为基本的守护罢了。

说出来虽然残酷,但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残酷。只要你还在上学、还要学习,就必须努力保持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个人情况还算安分守已才好。

无可厚非,学校面临的同样是残酷的现状,他们要抓升学率,要保证教学质量,要有足够多的荣誉才能够让他们在众多的学校排行中立足,而只有立足于“名校”,才有可能招揽更优秀的名师,以及更优秀的孩子。优秀的老师和孩子带来更为优秀的声誉,渐渐地学校才能够良性运转,越来越好。

但是每个学校无可避免的都会出现差生,没有“差生”怎么能够对比出“好学生”?对于公立学校而言,除非你真的屡次无视校规、总是发生打扰到别人的恶性事件,或者对于自己的错误屡教不改,甚至行为举止更加得寸进尺,学校才会出面“开除”学生。

而对于排名靠前、优秀的私立学校,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装修学校闪光的门面”而选拔进来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丰富学校内部的资源”而特招进来的。本就是两极分化,若非事关重大,何谈“开除”二字?

撕开《银河补习班》的默默温情,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图片源自网络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缺席的亲情更多的可能是导致极端】

电影中,儿子的妈妈和继父为了孩子能够在足够好的学校里得到学习,低三下四的哀求着老师再给予孩子一次机会。可以想象出,当初他们为了让儿子进入这个学校,也是费劲了心思和金钱的。

而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在孩子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的妈妈和继父为了更好地物质生活,而极度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同样,在孩子的生父和孩子的联系过程中(信件),也起到了足够阻碍的作用。

但电影中的这位父亲,在缺席了孩子7年的生活后,贸然采取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面对面和教导主任探讨学校的办学宗旨,当面和教导主任下赌注,让教导主任给孩子一个“破茧而出”的机会。甚至在教导主任把“赌注”设立之后,这位骄傲的父亲,把“班级前十”这样已经遥不可及的名词,擅自提升为“年级前十”!

虽然很奇怪这位父亲的信心从何而来,但不必把电影看结束,也能够知道这位父亲最终一定会成功!因为,这是电影,不是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的缺席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无可避免的影响,其影响度,以青春期孩子(初中生、高中生)最为明显;其次就是刚刚懂事的孩子(小学生);而影响最小的,莫过于尚且不懂事的孩子或者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

而对孩子的影响的直接后果,莫过于学习成绩的大幅度变化。当然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种种刺激以及陪伴方的有效引导而越变越好,但大比例的孩子都会因为父母某一方的缺席,或者陪伴者自身行为的不妥,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越来越差。

当然,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绝不仅仅是成绩来论输赢的。对于孩子内在的影响,莫过于性格的改变和心理的变化。

所有这些变化综合起来,对于孩子的影响绝不会只有一天半天,也不仅仅是一年两年,时间往往会更为久远,而时间越久,孩子就会被“打磨”的越久。有人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有人会一蹶不振四面楚歌。

撕开《银河补习班》的默默温情,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图片源自网络

【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能够成全孩子,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事情】

影片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这位父亲为了孩子考入“前十”做了怎样具体的努力,只是点滴的片段彰显出他的教育理念:认可孩子、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就像他教儿子作文,就是在即将上学迟到前的一段时间,带孩子来到草长莺飞的郊外,嗅一嗅大自然的味道,告诉他作文就是来源于生活,写活生活,写活内心就会是一篇好作文。

我想影片中对观众的视觉冲击更大的,除却儿子不慎嗅到了“牛粪”的搞笑之外,就是让父亲单独去面对欺负儿子的坏人而被打的鼻青脸肿了吧!(正常情况下,儿子看到这种场面,不是应该选择逃跑后直接找警察吗?就这样去了学校,哪里会有心思学习呢?)

随后,父亲选择带着逃课的儿子去“行万里路”,而原因是孩子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考到前十。那么好吧,我们就不在学校里学习了,十几天的时间,老爸带着你去看世界,白天行走,晚上补课,在经历一次洪峰爆发,父子分离(当然,在遭遇洪水、独陷险境的时候,孩子的表现真的很棒,足够的理智、足够的冷静、足够的聪明)……

在牵动人心、使人共情方面,影片处理的也足够好。

但是就学习的本质来讲,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不是没有可能,若只是依靠一次“看世界”就来提升成绩,还真不是这回事儿。

我以为考不到前十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能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领悟力才对。如果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即便是真的因为当初的赌注而不得不转换一个学校,依旧是会发光的金子。

毕竟,落后了几年的功课、一直是班级倒数的学生,想要一下子成为班级佼佼者、年级的前十,除非他是一直“藏起自己的锋芒”故意屡次考低分,否则就教育的本质来讲,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作为教育者本身,但凡孩子能够有比较大的进步和改变,相信任何一位老师都会为之骄傲和兴奋,并且给予足够的关注的。

当然,影片中处理孩子作文的环节,除却一些明显的巧合之外,更多的是对教育的一种抨击或讨论。就像“天才和疯子”往往不过是一线之隔,同样孩子的作文,有时候满分和零分也不过是一念之差。所以现实生活中,但凡有孩子的作文出现值得斟酌或者争议的时候,绝不是某一位老师一言堂就可以定论的。

撕开《银河补习班》的默默温情,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图片源自网络

【良好有效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不可取代的功能,但同样不能忽视学校常规教育】

所有的孩子最初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的,为什么跑着跑着,有人向前了,有人努力保持着,而有人却不由自主的掉队了呢?

首先这与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分不开的。

影片中,孩子的妈妈和继父为了挣钱更好地生活,而选择经常远离,可以为孩子提供富庶的生活品质,也可以为孩子选择优秀的教育资源,但是缺乏了良好有效的陪伴,孩子依旧是逃避的,或者不愿前行的。

所以,孩子宁愿选择相对不能为他提供更好衣食生活,却能够满足他心理真正的需求,懂他、爱他、可以陪伴他的父亲。

但是,仅仅重视家庭教育而彻底忽视学校教育,同样也是一条腿走路,行不通、走不远的。

毕竟,学校教育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更为专业的基础教育知识和理论,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好地与同龄人交往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以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作为现实社会的家长,能够做好的,是真正了解学校教育、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再加上有效的渗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观点,家校配合把孩子培养成才。

而不是动辄“埋天怨地怼老师抨击现行教育制度”,家长所能给孩子最为直接的,就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力量。你一边义正言辞的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一边又频繁抱怨老师布置作业多、让家长配合勤增加了太多的负担等等,孩子完全无所适从,因为他看不到一个清晰的方向,明确地目标啊!

撕开《银河补习班》的默默温情,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图片源自网络

我很喜欢《银河补习班》里父亲对孩子“不放弃、很信任”的态度,也很喜欢父亲教导孩子“不认输、要努力”的信念,更欣赏父亲面对孩子的挫败依旧能够找到最好的方式方法有效帮助孩子……

甚至我身边还有朋友给我讲,她也想要给孩子停课一个学期,带孩子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感受校园外的明媚阳光和徐徐微风。

我想说的是,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是要父母一手打造的,只要你能够承担所有的可能,好的、坏的,那么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到行动中去,一步一步走,一步一个脚印,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再做决定之前,只是盲目的乐观看到所有预期的好,却忽略了大自然中除却阳光沙滩微风细雨的美好,还会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肆虐,并不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而是作为家长一种不成熟的儿戏罢了。毕竟,每位父亲都会有第一次做父亲的忐忑,每个孩子也都是第一次做孩子罢了。

所以,作为很棒的“献给父亲、送给孩子”宣扬父子亲情的鸡汤影片,《银河补习班》做的足够温馨、温暖、温情;但若作为渗透一种家庭教育的影片来讲,《银河补习班》里有太多可圈可点的BUG,我们可以远观,但是想要模仿、想要复制,还是要认真的探讨一下可行性再做决定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