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说上个世纪是管理学的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可以说是心理学的世纪。
特别是对于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通过学习一点心理学,而达到一个自我觉知、自我发展的过程。
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社会越发展,人类越需要了解自我、了解他人,通过学习心理学,更深刻的了解人性,对人的各方面发展都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这样概括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一直到到19世纪后半叶,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在心理学发展的前一百年,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在工业化时代,人被认为是“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过多的研究个体的心理似乎并没有太大意义,最典型的是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里面所描绘的情形。
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亨利·福特有时候会觉得很不爽:“我雇的明明是两只手,怎么却来了一个人。”包括泰勒制科学管理主要也是同样的思路。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重要性。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认为:“我们的员工不应只是被视作用双手干活的工具,而应该被视作为一种丰富智慧的源泉。那些只是购买员工时间和体力的企业,只利用了员工20%的价值,而80%的价值被白白浪费。”
时间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放大了个人的能力,个人价值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硅谷文化中出现了“联盟”这样全新的人才机制,一些优秀企业开始通过与员工建立“联盟”关系,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形成管理稳定的出色团队,包括谷歌公司所提出的“创意精英”概念,都是基于对人性、人的深层心理需求的研究所提出来的新理念。
心理学本来就是管理学的重要基础,经济越发展,人们越倾向于从事物的本源去考虑问题,否则的话,很多问题的解决就会遇到瓶颈。
不仅仅是我们平常的工作,包括子女教育,以及夫妻关系等等,如果能懂点心理学,处理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懂点心理学的好处——战胜自我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要做到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更不用说战胜自我了。
对于这一点,西方文化中也有相同表述。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刻着一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用一种发人深省的方式告诫世人,要认识人的本质,认识自己的特性和真正价值。
为什么要强调认识自我?
因为认识自我是战胜自我的第一步;
那为什么人要战胜自我呢?
是因为人天性中存在一些消极的和负面的东西,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扬长避短,走向人生的巅峰。
我们从智人阶段进化到现在大概经过了十万年左右,如果从爬行动物进化到人类开始算起,到现在大概经历了3亿年。虽然我们的生存环境、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的头脑和身体跟石器时代的人类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很多时候当我们考虑问题时,会首先从自身的原始本能出发,诉诸于自身的生存安全、自我防卫的需要去决定自己的应对方式。
比如你今天上班迟到了,当有人指出你这个小小的过失时,多数情况下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我没迟到,上楼的时候电梯坏了”,“今天路上太堵车”,“昨天晚上加班睡得太晚”等等,人为什么连面临这样一个小小的逆境时都要采取反驳、辩解或者是推卸责任、归结于外部原因的方式呢?就是因为本能的觉得这对自己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根据美国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的“脑的三位一体”假设,他认为人的大脑由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大脑是人类进化不同阶段的产物。
按照出现顺序依次覆盖在已有的脑层之上,这三部分脑分别被称作爬行动物脑(脑干和小脑)、古哺乳动物脑(杏仁核海马体边缘系统),新哺乳动物脑(大脑皮层),每部分脑通过神经与其他两部分相连,但各自作为独立的系统分别运行,各司其职。
也就是说,人类从爬行动物进化到远古的哺乳动物,再进化到新的哺乳动物,每个进化阶段都形成了对应的一部分大脑。
我们的爬行动物脑和古哺乳动物脑,更多的是负责一些原始本能的反应,而新哺乳动物脑更多负责理性的思考。如果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话,底层的两部分脑主要负责生理、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而新哺乳动物脑更多负责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
但是高层部分的大脑并不能直接支配底层部分的大脑,比如人在野外突然发现一条毒蛇,会瞳孔收缩、汗毛倒立、立刻逃开,做出这些反应并不需要经过理性大脑的分析,而是由底层的大脑直接发出相应的反应指令。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在新哺乳动物脑的发展上,另外两部分底层的大脑其实差别并不大。
想想在我们周边,有些不喜欢思考、不喜欢学习的人,他们会更多地受到底层两部分大脑的支配,日常的行为方式会更多地体现出他们的原始本能,这些本能放在动物或者早期的原始人身上可能是很好的自我保护,但是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很多东西就不合时宜了,比如西方所讲的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都更多地是反映了人的动物性。
所谓的战胜自我,就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学习,抑制住自己天性中不理性、不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一面,发扬人性中光辉的一面,就像孔子所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做一个经常自我反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君子,而不是被自己的原始本能支配,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外部原因以求心安理得的小人。
所以说如果我们懂点心理学,就可以对自己、对他人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心理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
心理学不但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同时也和其他很多学科交叉,而产生出新的学科。比如有《管理心理学》(更常见的名字叫《组织行为学》)、《教育心理学》、《政治心理学》、《伦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行为金融学》同样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成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当今最热门的还属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或CHI)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两者都是非常宏大丰富的领域,各自又可分为多个子领域。
经常有朋友咨询笔者关于孩子上大学到底学什么专业好的问题,也不要因为看了这篇文章就认定要选心理学专业了。
选专业很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兴趣,特别是在本科阶段,最好选择有关科学(比如数、理、化等)和哲学类的专业,培养自己的“哲学和科学思维”,这也是我们中国式教育里面所比较薄弱的,而具备“哲科思维”是可以让我们受用终生的。
千万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据说很多高分考生更倾向于填报经济管理专业,其实是进入了一个误区。
但不管选什么专业,如果能辅修一点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对自己的发展还是很有好处。
当然对于更广大的人们来说,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读书、听课等等,学点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的工作会有莫大的益处。例如对于从事商业类工作的人来说,不懂一点消费者心理学,就很难做的出色。
“心理史学”和“神一样的阿西莫夫”
列位看官一看到“心理史学”可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其实是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是由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创造出来的一个学科。
阿西莫夫一共获得过雨果奖7次,星云奖2次,并获得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被誉为“神一样的人”。
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从小就受阿西莫夫影响,而萌生了殖民火星的想法,所以他在所发射的“重型猎鹰”上所搭载的特斯拉跑车里,放了一套微缩版《银河帝国:基地》向阿西莫夫致敬。
此外如比尔·盖茨、《阿凡达》导演卡梅隆、《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等,也都是阿西莫夫的忠实读者。
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克鲁格曼,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坦诚自己是受阿西莫夫在著作《基地》中创造的一门学科“心理史学”的激发,而进入最相近的经济学领域的。
在《基地》一书中,数学家哈里·谢顿发明了“心理史学”这一学科。
其基本设想是类比分子热运动,单个分子运动具有随机性,而群体则具有统计热力学上的可预测性;
人的个体也是无法预测的,但群体就有可能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可预测的结果。
把人假设成具有心理情感因素的气体分子,加上文化、地理、环境、经济、政治等等各种因素,利用数学理论统计出整个人类或某个星系如何发展变化的概率。
利用“心理史学”的原理预测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点像我们中国从唐代流传下来的《推背图》,区别在于《推背图》是以《易经》为基础的东方玄学文化,只给出结果而没有过程。
而“心理史学”则设想能够把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变量输入到数学公式中,通过计算推导出达成某种发展结果的概率。虽然目前这还只是存在于科幻之中,但也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一种差异。
心理学对我们到底有什么用
懂点心理学可绝不是仅仅让我们涨姿势,而是可以广泛应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不断成长,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限于篇幅,笔者只能简单举一个心理学应用技术的例子,以后有机会另文再与大家详细交流。
比如,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教练技术,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简单的说,教练技术实际上就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符合人的认知、沟通规律的一种工作方法,同时应用在子女教育方面也是行之有效的。有兴趣的看官可以读《高绩效教练》这本书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