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文 / 点墨楼
2019-06-06 07:06

眼睛一闭一睁,又到年中了,还没等开启618扫货模式,可能就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年中总结淹没了。

年初立下的Flag(目标旗帜)是不是又倒下了?

除了颈椎病,拖延症可能是职场人最容易得的“病”之一了。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本文将带你打开视角,重新了解拖延症,相信看完后,你也可以自我诊断,“照方抓药”。

01 什么是拖延症?

关于任务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处理风格:

  1. 在任务时间内,优先处理,尽早完成。
  2. 临近截止日期,开启高速模式,加快完成。
  3. 按时间规定,平均工作量,按部就班完成。

哪一种是拖延症的表现?

很多人会选择第2种。

那如果我的常规工作模式就是第二种呢?我清楚我能做完做好,我只是需要一个日期提醒我要开始做了。“拖延就是第一生产力”,某些时候拖延可以激发人的潜能,高效工作。那这还是拖延症吗?

《冰与火之歌》系列的作者乔治·马丁早在第五部《魔龙的狂舞》出版时,就向公众透露,《凛冬的寒风》大约会在3年后完成。可直到电视剧《权力的游戏》迎来史诗级的烂尾,粉丝也没盼来《凛冬的寒风》出版。

乔治·马丁在接受美国《娱乐周刊》采访时曾说:“在无数灵魂挣扎的暗夜,我趴在键盘上想:上帝啊,我能写完吗?电视剧剧情越来越向前,而我的进度落下得越来越远。”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拖延症之所以被人诟病,主要原因是因为拖延过程中我们饱受焦虑的折磨,而且任务结果往往不理想。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因为拖延,导致焦虑,因为焦虑,选择逃避,直到最后,只能一口气干完或是干脆放弃。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拖延并非恶习,也不是品行问题,而是由焦虑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症。

要克服拖延,意志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比如年初的时候,你立下一个目标:在6月之前减肥减到100斤以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就要逼着自己去运动,减少能量的摄入。

“少吃”需要“我不要”的力量,“多动”需要“我要做”的力量,而变苗条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意志力就是要驾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

我们在长跑的时候,跑到一定程度会明白:我跑不动了,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而我们在准备一份报告的时候,却总是告诉自己:我可以排除干扰,不去理会刚上映的肥皂剧,再努力一下,我就能把报告做得趋于完美。

而事实上,即使是那些自控力非常强的人也可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

自控力与肌肉力量一样都是有极限的,而且是可以变化的。上完一天班,身心疲惫,回家后我就非常不想再呆在电脑前码字。而当我精神状态良好时,就可以在电脑前做一整天。

自控力和肌肉一样可以被锻炼,但是本文并不想与你探讨提升自控力的方法,我希望找到一种不用过多损耗意志力的方法来战胜拖延。

02 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拖延症通常有三种状态:我不想开始、我坚持不下去、我放弃了,最难的当属开始。

为什么我们不想开始?

仔细回忆一下你迟迟不肯开始的经历,你就会发现越是需要脑力劳动的任务,我们越是习惯于拖延,而那些打印资料、包装产品等体力劳动可以轻松开始,并且让我们乐在其中。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体力劳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即时获取结果,获得满足感。这就是我们原始大脑的力量,我们倾向于获取即时满足感。网络游戏打怪升级,你砍一刀,怪兽就掉一点血,这种即时反馈让我们欲罢不能。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而脑力劳动,可能很长时间也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即使你完成了,可能对结果的评价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知道。整个过程,我们都会沉浸在未知的痛苦中,为完成任务焦虑,为结果评价焦虑。

经济学中有个“延时折扣”的概念,即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所以,我们出于本能会倾向于选择可以获得即时满足的事情。

当然,我们已经进化出了更高级的单元,促使我们考虑长期利益,放弃短期利益。我们要做的就是说服大脑接受延时满足,不被即时满足的欲望控制。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还有一种事情是我们抗拒的,那就是“不得不”做得事。

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我们不愿意去做的工作,比如给领导写稿子、给发布会做PPT等等。我们认为这项工作“不得不”做的时候,我们内心自然是抗拒的。

我们真的别无选择吗?其实,这里存在一种认知偏差。

我们任何时候都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可以拒绝给领导写稿子、做PPT,只是这样领导会认为我们消极怠工,影响月度考评。

我们“要做”这件事,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因为我们“想要”领导认可我们的能力,“想要”升职加薪。

把“不得不”换成“我选择”,你的抗拒就不会那么强烈。

所以,“我要做”一项任务,要看到“我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延时满足,用远期目标驱动现在的意志。

当你千方百计地说服自己开始后,还有可能在坚持的道路上倒下。

比如我写稿子,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只憋出了300字,这肯定让人沮丧。大脑就会响起一个声音:“这项工作太难了,要不放弃吧?”

有时阻碍我们前进的不是现在的痛苦,而是遥遥无期的目标。

03 战胜拖延,达成目标的路径

了解了拖延的症状以及为什么拖延,下一步我们就要战胜拖延,达成目标。

顺利完成工作,无非三点:让自己立即开始,为坚持扫清障碍,失败了不怕重复。

1)开始:培养微习惯,关注开始节点。

《拖延心理学》中认为拖延是源自我们内心的恐惧,要战胜拖延,首先就要战胜对任务的恐惧。

让我们立即开始的方法就是“让开始毫不费力”。

我们可以设定一个自己都鄙视的微习惯。比如,我要写稿子,那我只要告诉自己每天按时打开电脑就好了。我要学习考证,那就设定每天翻开书的微习惯。我要锻炼身体,我的目标就是每天做1个俯卧撑。

习惯是克服拖延症的良药。这些毫不费力的微习惯,可以让你不必动用强烈的意志力也可以开始并坚持下去。

可能某些活动不需要养成持续性的微习惯,比如写总结、做报告。那就尝试一下5分钟原则:不要去想任务多难,目标多远,告诉自己先做5分钟。

5分钟以后可能你就进入状态,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个5分钟了。如果5分钟的体验并不好,那就停下来,缓冲一会儿再开始下一个5分钟。我们只需要在沉浸的时候继续,在郁闷的时候暂停。

但是千万不要尝试5分钟放纵,以免走入“持续性堕落放松,间歇性奋发图强”的状态比如刷5分钟微博,玩5分钟游戏。网络娱乐型活动都会刻意模糊时间边界,且有即时奖赏,让你不由自主地屈从于多巴胺,网上5分钟,世间已半天

另外,做计划的时候不要只有截至日期,更重要的是要有开始时间。给自己一个开始的承诺,可以避免把任务拖到最后。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2)坚持:建立任务分解清单,关注当下的每一步。

进度慢,目标远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我们跑步的时候,如果盯紧前面的选手,就会发现跑起来没那么累。因为目标近在咫尺,我们只要跟紧就行了。

还记得多年前我们追过的《越狱》吗?Michael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把每一个越狱的步骤纹在了身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可能。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把目标分解,细化成任务清单,这样可以将目标拉近,并且获得即时反馈。清单化的工作也可以降低脑力损耗,减少出错几率。

每天拿出计划表,一项一项完成就好了,这比盲目地去想“我想要”什么可执行性更高。

我们也可以在完成短期目标后,设定奖励。秦国变法的重要一项就是“奖军功”: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

有了奖赏承诺,大脑就会驱使我们获取奖赏。

但奖赏不要与长远目标相悖,也就是小心放纵式奖赏。比如,有人跑完5公里之后,会奖励自己吃一块巧克力蛋糕,结果越减越肥。

有时候为了过得舒坦,大脑会找各种借口,让我们放纵得心安理得。兔子跑得快了可以奖励自己吃一个胡萝卜,而不是躺下来睡觉。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3)重复:在失败中成长。

很多人以为成功路径就是计划-执行-成功,而事实上大部分时候我们都要经历失败,只不过普通人的模式是:计划-执行-失败-骂自己一顿-重新计划-继续失败-放弃,高手的模式是:计划-执行-失败-骂自己一顿-分析失败原因-制定改善措施-重新计划-成功。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不要苛求自己一次成功,或是每项活动就尽善尽美。失败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在失败中没有成长。

每天晚上我都会回想一遍白天遇到的挫折,制定补救措施及下一步行动方案。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拍苍蝇”。

那些失败、挫折、不如意就好比是苍蝇,如果不拍死它们,它们就会一直“嗡嗡嗡”地吵着你,让你无法专注。今天没有把苍蝇拍死,明天还可能再出现另一只苍蝇,我们很快就会被吵得心烦意乱。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达成目标需要循环上升的过程

最后,送上本文思维导图,感谢阅读,希望对你有用。

哪有什么拖延症?你只是没有找对做事的方法

这么长的文章都看完了,放心,你的拖延症没什么大碍。

参考资料:

《拖延心理学》,简·博克 莱诺拉·袁

《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

《做事的常识》,小仓广

《微习惯》,斯蒂芬·盖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