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自卑感不是一件坏事,心理学家这样解释

文 / 心理学充电时间
2019-05-13 11:06

三个小孩子第一次来到动物园,妈妈们把孩子带到了老虎笼子面前。当老虎朝他们走来的时候:

第一个孩子吓哭了,大声喊道:“妈妈,我害怕”

第二个孩子往后退了一步,但是却没有发出声音。

第三个孩子大声说道:“我不怕你,你在笼子里”

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中对于这个第一次见的大动物,都会产生恐惧情绪的。面对一件事情,三个孩子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反应和心理状态,这反应他们具有的不同的性格、心态、以及各自的人生模式。

拥有自卑感不是一件坏事,心理学家这样解释

我们生而自卑,超越了就会变得强大

就如同自卑感一样,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但是却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感的心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期待事情越来越好,但是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我们就需要去克服内心存在的自卑感。

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的事情,当这种卑微感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时候,我们就想要去压制它,这个压制的欲望,会让个体产生去行为的动力。

但是不要过度的去追求优越的动力,当对优越感的追逐上,不能控制平衡的话,就会变成炫耀,这同时说明了炫耀的本质也是一种自卑。

自卑感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这是刺激人们追求更好的力量。但是当这种自卑感被放大的时候,成为了压垮自己积极生活的巨石,这时候它才是一种病,这时候的自卑感,可以称作是自卑情结。

心理学认为自卑情结就是一个人在意识到要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无所适从感。

拥有自卑感不是一件坏事,心理学家这样解释

强烈的自卑感,通常会让人把攻击性朝向自身

自卑的人自身是非常纠结的,他们渴望获得外界的认可,来提升自身价值的发挥。但是一旦遇到他人的夸赞和表扬,内心就会十分的羞愧。

人想要不断的去成长,就要从外界吸收知识和能量,而自卑的人会强烈的抵抗,外界这种反馈。他们倾向于坚持自己内心已经确定的自我认知,这个对于自我的认知,严重的影响着他对于自己本身的判断,很难通过现实客观评判的反馈,来改变这样的一种自我认知。

个体天生就有横向对比的能力,当别人的东西比我们多,别人的工资比我们高,别人的家事比我们强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自身与现实存在的一种差距。

当然这就是一种自卑感,这种感觉是可以诱发人们想要反败为胜的动力的,但如果你陷入这种比较当中,无法自拔和无法行动,你就会被强烈的自卑感侵袭。

自卑强烈的人,会经常去激活自己的“比较系统”,并且这个系统的模式设定,总是将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坚固自己没有价值的这样错误的自我认知。

这种错误的自我认知,会让一个人长期的处在无价值感的状态下,这种负能量会带给自身一种向内的攻击,长期很容易诱发内心的负面情绪。

拥有自卑感不是一件坏事,心理学家这样解释

内心的贫穷与匮乏,才会让人们感到没有价值

我们总是会问,贫穷会让人感到自卑吗?相信许多人都会回答,是的,自己就是因为贫穷,才觉得生活活得卑微。

如果自己和马云一样,就会自信满满,什么都不怕了。物质生活的匮乏,成为人们存在自卑的一种理由。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条件是我们无法选择和确定的,家长要不要告诉孩子家庭的现状呢?

这是有必要的,因为物质生活可以体现在,你是否能实实在在的给予孩子,告诉孩子家庭的现状,是让他学会正视。

但是如果家长通过家庭条件的不堪,而将生活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逼他去做去成长,让其思想每天都沉浸在,家庭条件不好的现状上,孩子就很容易激发出内心的比较系统。

在这种现实的差距下,孩子很容易放大内心的自卑感,形成自卑的情结。

一个人无价值感的产生,不是物质条件决定的,而是当你内心匮乏和贫穷的时候,你才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

拥有自卑感不是一件坏事,心理学家这样解释

想要了解自卑,要先与其为友

车在马路上行驶,我们会看见路标,看见上面提示的信息,我们会发现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当我们的身体感到疼痛的时候,也是给予我们的一个信号,提示我们某个部位出现了问题。

当人感觉不到疼痛的时候,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个提醒我们的信号。

同样的,自卑会带来恐惧,但是如果人类失去了恐惧,那后果会更加的可怕。

自卑就是一个信号,是帮助我们了解现实的重要反馈的信号,它会提醒我们在哪个方面需要去努力了,是到要调整方向的时候了。

我们想要了解自己自卑的原因,首先要与其成为朋友,成为朋友的前提是,我们要敢于去承认它。

当人们站在光明的地方,会自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反而长时间处在黑暗中,就会变得消极和低沉。

刻意隐瞒或者掩盖的自卑,会一直缠绕着你,所以想要打败它,首先你要勇敢的去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