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缺失,而抑郁是一种忘记

文 / 国民心理健康
2019-05-10 10:23

国民心理健康网,国家级心理产业助推平台。

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心理学资讯。

抑郁是一种情绪,大多是突发、暂时的,使人情绪低落、内在产生冲突;而抑郁症则是一种疾病,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还有自信。

01

两种抑郁

有一些淡淡的忧郁,时常陪伴在我们左右。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趣味与意义。

维克多 ?雨果很擅长描写这种抑郁:“悲伤是一种幸福”。

但医学上的抑郁是一种疾病。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还有自信。

如果一位医生提到抑郁,他会想到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而一位诗人则会联想到悲伤。

作家罗兰 ? 巴特,认为抑郁和抑郁症没有丝毫的共同之处。

最严重的抑郁与“危险的抑郁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都源于荆棘的爱;与被抛弃者的恐惧,也无关,我不会萎靡不振,不会变得苛刻,这就像灾难一样显而易见,‘我这个人糟糕透了’”。

抑郁与抑郁症之间的一大不同在于持续的时间,需要在几个月(的悲伤和消极之后,才可以进行抑郁疾病的诊断。

抑郁是突发的,暂时的,虽然让人担忧,但不会长驻。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健康,说明你并没有抑郁。

因为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对自己没有任何怀疑,他们确信自己是可恨的,对自己的不幸及世界上的不幸都负有责任。

而抑郁的人,还不至于厌倦自己,他常常会有“还剩半杯水”的悲观想法,他也会思索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否正常。

但他应当知道,这种怀疑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如果他时常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生病,这就意味着他没病。

他内心的冲突、犹豫,都是健康的表现,这些正是那个没有被发掘、藏在她内心深处的健康的人在挣扎、防卫。

法国精神病学家让 ? 德雷,对抑郁和抑郁症做出了区分,抑郁症才是疾病,是一种与身体痛苦相似的精神痛苦,他让人了无生趣的活着,等待死亡的来临。

而抑郁,则跟文学作品中的忧郁消沉相似,是一种忧郁的幸福。

02

抑郁症是一种缺失,而抑郁是一种忘记

所有的创作者、音乐家或平凡人都会经历不同的精神状态。他们在经历了沉寂期、质疑期之后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强有力的声音、创造性以及让自己渡过难关的能力。

对于那些讲不出话或不知如何开口的人,沉寂期让他们集中精力,获得灵感或体味痛苦。

当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陷入忧郁时,他卧床不起,丧失弹钢琴的能力。在1935年、1939年以及1953年期间,他完全停止了演奏。直到找回自己的天赋和好心情。

日常的抑郁完全没有那么严重。既然没有失去什么,当然也不需要找回什么。

我认为,只要记住我们所拥有的、我们的价值以及我们的目标就可以了。抑郁不是一种缺失,而是一种忘记,一种忽视。

这是一种判断失误,它让我们遗忘了三类事情:

忘记了自己的优点

抑郁让人忘记自己的身体和智力优势,忘记自己的魅力,忘记自己结交朋友以及恋爱的能力。

重度忧郁者会忽视他们的价值,甚至质疑自己是否值得获得相应的报酬。我确实见过一些重度忧郁者让他们的上司给自己减薪水,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值得获得那么多的报酬。

我可以告诉那些认为自己应该被加薪的人,这种合理的不满其实是健康的标志!

忘记了自己的欲望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那些最简单、最有趣、最好笑的欲望,从休闲娱乐到性,从无意义的琐事到毫无缘由的傻笑。

但对于最为严重的忧郁或明显的抑郁症,就不只是忘记欲望这么简单了,患者会放弃生活必需的需求,如饥饿或睡眠。

忘记了自己的行动和精力

表面上看,忧郁会带来一种迟钝、懒惰、缺乏活力、疲惫的感觉。我们忘记了行动的积极作用。

忧郁或严重的抑郁只能让人们看到错误、没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取得进展和正在准备中的工作。

每次遇到抑郁的人,我都会让他们质疑自己的错误,质疑身边人对他的看法。

他们会先告诉我自己缺少了什么,错过了什么,本该做而没做的事,后悔做过的事。

他们的未来并不比过去有价值。他们开始犹豫不前。他们相信的或者他们尝试相信的是真的吗?

我观察他们,在他们身上找到他们没有发觉的优点。

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可以重新找回自认为已经逝去的才华、魅力、精力。他们身上其实蕴藏着更多的愉悦、希望和可能性,他们只是不敢承认罢了。

所以他们需要做出一点调整,改变思考方式,寻找其他的情绪。

健康、抑郁和抑郁症的区别一览表▼

[法]米歇尔·勒朱瓦耶 著,陈思宇 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10月)


— The End —

国民心理健康网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心理行业助推平台。以“为国民提供优质心理服务,促进人类健康与幸福”为使命,以“政产研学用”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级专家智库,通过国民心理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慈善基金、产业园等,集聚学术、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支持心理机构、产品与项目落地,推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心理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转发内容仅作信息分享及参考,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微信号:gmxljkw),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