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这四种情绪,最容易导致人们暴饮暴食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一点都不饿,但就是想吃东西,嘴里不嚼点东西吃,就感觉浑身难受。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家里都有储备零食的习惯。如果冰箱是空的,他们会很没有安全感。
但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自制力很差的人,很容易因为食物唾手可得,就养成暴饮暴食的习惯。
除了生理因素的影响,很多人暴饮暴食,其实更多的原因来自心理层面。
心理学家朵琳·芙秋在《食物与情绪:食欲背后的心理学》中就指出,我们渴望吃的每一种食物,都对应着一种需要被关注的特定情绪和问题。
渴望吃东西是一种信号,表明我们正在被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所困扰着,我们想要通过好吃的食物,来减少这种困扰带来的痛苦。
作者朵琳·芙秋过去就是一名暴饮暴食症患者,就好像毒品上瘾一样,她总是疯狂地想要吃冰激凌和面包。
即便已经明显地感觉到肚子很撑了,但她还是不停地往嘴巴里塞东西。
暴饮暴食给她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她开始致力于研究饮食失调和一直渴望吃东西的心理根源。
《食物与情绪:食欲背后的心理学》就是她的研究结果,这本书揭示了我们渴望吃某种食物背后的含义,并给出了吃东西上瘾的自救之道。
1、你是情绪化进食者吗?你平时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是否偶尔会有情绪化进食的表现?
情绪化进食最典型的表现是,只要感觉到累,心情不好,压力大,空虚无聊,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吃东西。
也就是说,只要情绪化进食者遭遇强烈的负面情绪,他们就很容易暴饮暴食。通常,他们会狂吃2~3种特定的食物。
有时候,他们还会发展出一种必须把家里的零食快速吃完的强迫症。他们从食物中感受到快乐、安慰和陪伴,他们把食物当成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让他们放弃食物,就像生离死别那样令人痛苦。
还有一类情绪化进食者,他们在某一段时间内能够克制自己,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稳定的饮食习惯,但是一旦跟朋友出去吃大餐,或者由于其它的诱因,他们就会释放长期压抑的食欲,开始暴饮暴食。
即便他们吃得很撑了,但是他们仍然在潜意识层面不断“说服”自己,“我还很饿,我还没有吃饱、吃爽”,从而诱使并引导自己继续吃东西。
2、哪四种情绪,容易导致暴饮暴食?暴饮暴食的背后,其实是情绪在作怪。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暴饮暴食者最常见的4种情绪问题。
(1)恐惧
当他们对未来感到担忧,当他们害怕失去爱情、丢掉工作,当他们没有安全感,害怕生活失去控制,总是处在一种担心、焦虑、抑郁的状态中时,他们就很容易暴饮暴食。
(2)愤怒
当他们生活中遭遇各种不公平的状况,受到委屈、被他人欺骗、虐待和背叛,内心产生很多怨恨、不满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通过食物来平息愤怒。
(3)紧张
当他们生活压力过大,要承担的责任过多,他们会神经高度紧张,不敢放松,总是显得很着急,情绪也变得很急躁,总感觉疲惫不堪。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压力,他们开始不停地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4)羞愧
当他们生活中犯了一些不被原谅的错误,觉得很愧疚、很自责;在工作中,当他们的能力总是得不到肯定,甚至很多事情都搞砸在他们的手里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很厌恶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为了能够让自己感觉好一点,他们内心燃起了对食物的极度渴望。
3、不同种类的上瘾食物,对应着怎样的情感需求?对食物的过度渴望,往往意味着我们在情绪上、在情感需求上,还有一些没有得到满足或解决的东西。
而不同的食物种类,对应着不同的情感需求。
巧克力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巧克力是情绪化进食者的首选食物。
巧克力浓浓的香味,和融化在口里的那种甜甜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爱情。
有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巧克力是最理想的抗抑郁的药物,因为巧克力营造了一种被爱、被珍惜和被理解的感觉。
所以巧克力狂热者往往是比较浪漫的人。他们内心强烈地渴望爱,但由于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对爱的期待总是会落空。
他们越是失望,就越想要通过巧克力来弥补内心的创伤,来通过食物满足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面包,蛋糕,米饭,面食这世界上最诱人的香味之一,可能就是新鲜出炉的热气腾腾的面包了。
把香甜软糯的面包,蘸上果酱,放进嘴里,会让人感觉置身于伊甸园一样,浑身的细胞都兴高采烈起来。
对淀粉类或碳水化食物疯狂痴迷的人,他们感受到的情绪往往是害怕和紧张。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掩埋这种紧张和焦虑感,他们会倾向于选择那种很“结实”的食物,以此给自己制造出一种生活很“稳固”的假象。
糖果小时候,我们做了好事、表现得很乖的时候,最容易被奖励的东西就是糖果。
拿到糖果的那一刻,就好像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领奖的那一刻。
对糖果的渴望其实意味着渴望甜蜜、奖励和娱乐。
辛辣的食物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无辣不欢。在吃东西之前,他们总是会刻意地在碗里放很多调味品,否则他们会觉得吃东西没有味道。
辛辣的食物,会让人在舌尖感受到那种高强度的兴奋和刺激。
所以有些人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和兴奋感时,他们可能会把这种空虚、沮丧,转化为对辛辣食物的强烈渴望。
4、如何应对情绪化进食?作者认为,情绪化进食是每一个肥胖人士,每一个半途而废的节食计划,和每一种跟饮食相关的疾病背后的罪魁祸首。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情绪化进食呢?
(1)打破自动化的饮食习惯
所谓“自动化”就是,当一个人心情不好、内心充满负能量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吃东西。
想要改变饮食习惯,我们需要打破“自动化”,让自己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停下来的这几分钟,能够帮助我们去认清食欲背后的情绪。
比如说你现在想吃东西,你要吃的东西是什么?食物的类型代表了你内心有怎样的情绪?是愤怒,是紧张,是害怕还是羞愧?
也许十几分钟之后,你还是会吃东西,但是养成“延缓吃东西的冲动”这个习惯,会让我们变得比以前更加理性,起码我们知道了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个食物痴迷。
(2)找到能够替代食物的、舒缓情绪的其他方式
选择食物来缓解情绪,也许是最简单、最不费力,而且在短期内最高效的一种方法。
但问题就在于,当我们吃完东西之后,我们又会延伸出其他的负面情绪。
比如说你正在减肥,暴饮暴食一顿之后,你会陷入内疚、自责,你会开始数落自己没有自律、不懂得自我管理,你会变得更加不开心。
所以我们要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正向循环的解压方式。
比如说运动。它既能够帮助我们解压,同时在完成运动这个行为之后,我们内心不断不会产生任何负能量,反而它能够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这就是一种正向循环。
(3)拥抱精神生活
我们总是吃个不停、吃得过多,是因为我们内心有很多不舒服的情绪。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情绪的时候,食物就成了我们的救星。食物能够让我们暂时恢复到一种心境平和、舒适或者兴奋的状态。
可以说,每一个对食物疯狂上瘾的人,都是因为内心源于乐趣、安全或爱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想要真正地解决暴饮暴食,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拥抱精神生活,保持内心的平静。
当我们的内心中充满了爱和感激之情时,我们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情绪会变得相对稳定,不停想吃东西的冲动也就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