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季,手足口病都不会轻易放过我们的孩子

文 / 儿科医生田妈妈
2018-08-16 18:04

摘要: 每年夏秋季都是孩子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孩子长了疹子,父母会担心宝宝是不是被传染了,那么,如何辨别呢?

每年夏季手足口病都不约而至,我们此病多一些了解,我们的孩子就少一些痛苦和危险,减少孩子半夜就医的几率。

1.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好发年龄阶段: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3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数的八成以上。

皮疹特点:发热同时,或相差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丘疱疹,典型的是圆形、椭圆形粟粒大小红色疱疹,疱疹内液体很少。也有水痘样、大疱样皮疹,可参阅下图。

好发部位: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手脚、口腔黏膜等处,臀部、躯干出疱疹也是比较常见的,通过皮疹发生部位进行判断相对简单,但等这些部位都长齐,需要1-2天时间。临床上偶会遇到EV71病毒感染后不出皮疹或者非常少皮疹的情况。

孩子的疾病具备以上特点,如果有可疑手足口病接触史,那么被传染了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2. 接种了疫苗,还会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而肠道病毒种类很多,疫苗是仅针对EV71这一种类型的。接种后,若未做到有效预防,仍然会得手足口病,只是基本可以除外EV71病毒感染所致。

接种的意义是相当大的,因为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多为EV71感染所致,接种该疫苗后,即便患有手足口病,病情也不会很重,大大降低了重症及死亡的风险。

3. 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

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提示病情较重,表现为反复高热难退、精神差、嗜睡、食欲不佳、易惊跳、肢体抖动、头疼、呕吐、呼吸/心率增快等,重症多发生在起病后1-5天内,进展迅速,可发展为脑干脑炎、脑脊髓膜炎等,进而出现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需要积极就医,住院诊治。

4. 如何护理?

大部分为普通病例,病程1周左右,预后良好,可以居家观察和护理。

首先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即便是大人也要注意,因为在成年人过于劳累、情绪不佳的时候抵抗力下降,病毒很容易趁虚而入。再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退热;适当补液;由于口腔疱疹疼痛,最好给予流质食物,食物温度接近体温,不要过热或过冷,以免加重口腔不适;也可以给予干扰素喷喉,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5. 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为接触传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营养均衡,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计划免疫,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2针次的疫苗接种。

6.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关系

这两种疾病都是肠道病毒引起,只是疱疹出现部位不同。临床处理方式一致。



参考资料: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