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得了“焦虑症”?

文 / 永川海名微医院
2019-04-30 20:56

焦虑是当代人普遍拥有的一种感受,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对全球27个国家的调查发现,有71%的人处于焦虑状态,中国的数据虽没那么触目惊心却也高达57%。

那么,焦虑就是焦虑症吗?简简单单把“焦虑症=焦虑”,这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人人都可以有焦虑,但那不一定就是焦虑症。焦虑症粗浅的来说是因为精神引发的疑似器官上的病变,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当焦虑的感觉变得不可控,并且已经干扰到你的正常生活时,它就从焦虑体验变成了焦虑症。每天惶惶不可终日,焦灼无力的感觉每一秒都会在脑中循环播放、永不止息,可能到后来甚至无法独立生活。

1、哪些症状说明“焦虑”已经升级为焦虑症?

平平常常的某一天,你正做着平平常常的事,突然,一阵巨大的恐慌感袭来,并伴随着如下症状:

  • 心悸

  • 呼吸困难,气喘气促,喉头堵塞

  • 头痛,头昏,晕眩

  • 反胃作呕,腹部紧张不适

  • 胸口疼痛

  • 冒汗

  • 战栗颤抖

  • 四肢麻痹或有刺痛感

  • 身体或脸部有灼热感

  • 对周遭事物有不真实感

  • 失控感

  • 濒死感

在巨大的痛苦和恐慌中,你以为自己患上了重病,急忙就医,医生详细检查过后却宣布一切正常,这令你大惑不解。

其实,刚刚你很可能“只是”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往往会在毫无原因和预警的情况下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慌,并伴有上文列举的症状。

恐惧本来是一种很健康很自然的生理反应,因为它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一个人看到一头饥饿的狮子突然从灌木丛后面跳出来扑向他,这时,他的身体会立刻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导致他心跳加速,他会在千分之一秒内做出决定是与狮子搏斗(我建议最好不要这么做)还是拔腿就跑。这一系列反应都是正常且健康的,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问题是,如果灌木丛后面并没有狮子,而那个人的心脏却突然毫无原因地狂跳不止,他感觉身体将失去控制,头晕恶心,四肢麻痹,呼吸困难,好像整个人会疯掉——毫无疑问,此时他的身体出了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2、有哪些被你忽视的焦虑症发作征兆?

首次恐慌发作的最大诱因是被压抑或被忽略的身体警报。起初,我们长期忽略自己的直觉——直觉是潜意识(即心理)的传声筒。你越是运用理性来说服自己不理会直觉,潜意识里的不满足感就会越强烈,而及时注意到这些警报信号则可以促使我们尽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

这些警报信号形式各异:精神方面有记忆力与注意力突然下降、无力感、兴趣缺失与似乎毫无原因的悲伤等,而惊恐发作可以说是最后也是最强级别的警报信号。身体方面的警报信号则包括胃肠功能紊乱、突发性视力下降、皮肤不适、肌肉不由自主地颤动、尿频等。

研究表明,某些看似与心理无关的疾病如椎间盘突出和带状疱疹也属于身心性疾病,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3、焦虑症也能吃出来?

其实绝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有一两次类似惊恐发作的经历,程度可轻可重,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缺乏维生素B12、营养不良造成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无法耐受某种食物等都可能诱发惊恐发作。

不过,通常情况下,当缺乏某种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做出反应来弥补这个不足——我们会对富含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产生强烈的食欲,食欲满足后,恐慌的感觉很快就会消失。

一个建议:素食主义者由于不吃动物肝脏、肉类、蛋类和奶制品而容易缺乏维生素B12。当有恐慌感袭来时可迅速补充维生素B12制剂。

惊恐发作也与某些能够引起胀气的食物或者谷脘不耐受大有关系,这些食物可能引起胃心综合征。胃心综合征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内科医生路德维希·冯·霍姆海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的,他发现那些经常胀气或打嗝的人往往伴有身体灼热感、呼吸困难、心悸、气促、恐慌、头晕、失眠、心律不齐等症状,这些症状恰恰也是惊恐发作的主要表现。

胃心综合征比较容易确诊和治疗,一些家庭小药方就能有效缓解胀气。对于和胃心综合征有关的惊恐发作,最关键的应对之策是尽早控制胀气。缓解胀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像中世纪的人那样无拘无束地尽情打饱嗝和放屁。胃肠道内的气体大量排出体外,自然就不会将横膈膜顶起。不过打饱嗝和放屁可能会引起家人和同事不快,所以更切实可行的方案是改变饮食。

4、为什么很多人的第一次焦虑症发生在身心松弛之际?

很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恰恰是在他们身心松弛之际恐慌感会突然袭来,比如晚上窝在沙发里时、愉快地度假时、做一些熟练动作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等等。

答案很简单:我们的大脑在安静状态下比在压力状态下更容易自动启动已经固定的反应模式,而且大脑“闲不住”,总要找些额外工作来做——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比如一次重要的通话、一个棘手的任务,或者争分夺秒地赶进度时,大脑没有空间留给焦虑和恐惧。可是一旦我们安静下来,大脑就开始给自己找事情做。这时什么想法会来得更快呢?是走高速公路的负面想法还是走羊肠小道的愉快回忆?

也许太多糟糕的经历使你所见所感都是困苦愁烦,也许你继承了父母负面悲观的思维模式,不过没有关系,你仍然可以重新训练大脑建立正确的反应机制。

焦虑症只是一次小小的“心理感冒”,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它也会像普通疾病一样恶化,进而产生其他病变带来严重的后果。所幸,当前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焦虑症是可以痊愈的。治愈之路始于对自己想法的重新审视,做让你感觉快乐的事,接触对你有益的人,建立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焦虑和恐慌会消弭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