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怎么办?

文 / 一点心理学
2019-04-25 13:07
关注一点心理学,让生活轻松一点。
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怎么办?


关于和孩子分床睡觉,很多家长的苦恼是:孩子胆子太小,根本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没法分开睡。

甚至有的孩子都已经10岁了,依然是妈妈陪睡。

有的家长比较着急,谁都知道睡眠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非常重要,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睡得好呢?

一、孩子怕黑的深层次原因:泛灵心理。

当孩子说怕黑,不敢一个入睡觉的时候,父母很容易这么想:孩子胆子太小了,应该让他锻炼一下,学会独立。

当孩子要求开灯睡觉的时候,很多父母也拒绝:开灯睡觉长不高。

或者孩子实在害怕睡不着,父母就妥协了,继续陪睡。

父母说不要怕,鬼都是假的,这世界上没有动画片里的怪物,你安心睡觉!

却很少有父母去探寻,孩子到底在怕什么?

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怎么办?


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怕黑的表现是非常正常的,几乎没有不怕黑的孩子。

根据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就是泛灵心理。

幼儿期独有的泛灵心理是孩子怕黑的根源。

所谓泛灵心理,就是指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义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

比如很多孩子玩玩具,会和玩具对话,抱着娃娃当自己的孩子,他们真的把手里的玩具当做有生命的个体,还和玩具一起角色扮演,过家家。

泛灵心理有很积极的作用,比如能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但是它也有消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在面对黑暗的时候,想得太多,就造成了孩子害怕黑暗。

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怎么办?


二、怕黑不等于胆小。

根据研究发现,人类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进化的体现,我们的祖先恐惧黑暗,晚上不外出捕食,才有更多的人生存下来。

多年来,这种夜间的恐惧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本能,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会在黑夜里出现轻度的焦虑。

从本质上来说,害怕黑暗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

对于孩子怕黑,我们更不应该简单贴上“胆小”的标签。

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怎么办?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孩子“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但其实,怕黑并不能和胆小画上等号,父母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

我们这样说孩子的时候,是为了释放自己的情绪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在我们评价孩子胆小的时候,有没有告诉他,除了独自睡觉,还有什么是勇敢的行为?

在我们说孩子胆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的认知有限,克服不了对黑暗的惧怕时,我们有没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

三、用孩子认可的方式,帮助他克服惧怕心理。

孩子认知有限,家长可以教孩子正确认识、面对他所害怕的事物。

比如天黑不是妖魔鬼怪要降临了,只是自然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转的时候,太阳照射到地球,就是白天;没有照到地球的时候,就是黑夜了。

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怎么办?


我们把与孩子分床睡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一个个小目标。

比如第一阶段的时候陪睡,第二阶段的时候,讲故事哄睡,等孩子睡着之后离开,最后慢慢实现孩子单独入睡。

需要的话,给孩子一个安抚玩具,让他抱着睡觉,他会感觉到陪伴,更安心。

另外,孩子胆小的话,需要去掉外部信息中的恐惧元素。

比如血腥暴力的电影、动画片,就不要给孩子看了。

用孩子认可、能接受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奇奇怕黑,爸爸有时候晚上带他在小区转转,有时候带他出去露营,躺在大地上,看月亮、看星星,告诉他:这样美妙的景色只有晚上才出现,黑暗并不可怕,有时候还很美。

爸爸有时候和奇奇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的光,玩手影,做出马、猫等等各种小动物的影子,奇奇开心极了,发现黑夜并不可怕,其实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在晚上做。

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怎么办?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从以前的影子中,了解现在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当然因为个体的差异,每个孩子战胜迷茫和恐惧的时间和节奏都是不一样的,但父母要给予孩子力量。

拥抱、倾听都能很好地安抚孩子,让孩子内心有安全感,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