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克服拖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 / 小翰
2017-07-05 22:06

学生如何克服拖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孩子都有拖延症,有太多事情让孩子分神,总是想玩玩游戏、上上网、看看微信...... ,再去做作业。拖延问题在学生中实在是太普遍了。拖延是个极具影响力的不良习惯,就像在服用微量毒药,一时看不出影响,但日积月累,对孩子的成长危害蛮大的。积习难改,孩子很容易就会陷入拖延的陷阱,会任由自己沉沦于拖延的舒适反应。

孩子拖延的,往往是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害怕写作的孩子会回避写作,当他们苦思冥想地对付写作时,大脑中的痛觉中心就会被激活,所以就会逃到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回避痛苦无可厚非,但拖延会成瘾,习惯性的回避会带来非常糟糕的长期影响。

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来帮助孩子避免拖延?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习惯,习惯有好有坏,说到底习惯就是思维进入了已经在大脑中预设好的状态。从频繁的行为模式中大脑神经可以自动形成组块,形成习惯性反应。

  1. 驾驭习惯识别出导致孩子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不太痛苦的事情的因素,地点、时间、感受、对他人的反应以及刚刚发生的事情等等。当这些因素出现时,就需要注意去改变,培养新的学习习惯。一旦孩子有改变,可以给予一点小小的称赞,这样能帮助启动孩子大脑的重塑过程,最终使孩子具有“自己一定行”的信念。

  2.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关注用在做作业或者准备考试的那段时间的安排如何,而不是关注想要达成的学习或者复习目标。重点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去行动-这就是所谓的过程。

  3. 专注而简短地学习在短时间内保持高效率,每次专注地学习25分钟。25分钟很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孩子比较容易保持注意力。完成一小段学习后,可以舒服地放松一下,享受一点奖励。

  4. 隔绝干扰孩子学习时需要隔绝干扰,最适合的方法是创造一个学习的场景,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在认真看书,别的孩子在学习,那么他们会更想去做作业。

要让孩子明白,在让他们感觉痛苦的事情上多努力一点,最终得到的好处会很多。坚持21天就会很容易形成习惯。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节省力气,在执行习惯性动作时,不用集中注意力思考,这样它能为孩子的大脑腾出空间进行别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