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跳桥去世事件:心理学告诉你这样为人父为人母!

文 / 心理咨询师阿秋
2019-04-20 16:28

这几天17岁男孩跳桥去世的事件,轰动了整个朋友圈,也深深地揪扯着我们每个人的神经,我们在为17岁男孩花一样的年纪就陨落的事实,而深深的感到惋惜;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那个捶地哀泣、悲痛欲绝的母亲在哭泣,仿佛她那一刻的那种痛,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似的,这种冲击力无疑是震撼的!令无数人,感到好想落泪……

大众之所以能体会到是因为事件是震撼的,在冲击力如此之大的前提下,它并不是演电影,而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血淋淋的事件,与此同时,这样的事情,保不准在我们身上也有可能会发生,在有这一系列的心理感应的情景出现的时候,背后是:大众的黑箱心理作用,即:容易把问题联想到自己身上,因为争吵的事情,在生活中极为常见了,以至于我们因为这个事件,此刻,而在争执上凝聚了更多理智与理性的思维。尤其是为人父、为人母的你,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其警示、反思、心灵拷问的作用是巨大的。

4月17日晚9时许,因为汤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在车上遭到母亲批评,在驾车途经卢浦大桥引桥处时候靠边停车,男孩冲出汽车,翻越栏杆跳下,当场身亡。

网络上有很多网友在指责母亲可能批评太过于苛刻严厉了,只图自己的主观意识、嘴瘾,而完全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其所承受的委屈,以至于造成了这样惨痛的悲剧。

通过这个事件的警醒与反思,本来我不想蹭热点的,但是按耐不住的心情,还是促使我想写点什么,我也看过很多网络上其它关于写这个事件的文章,大多数的观点过于主观、急功近利、价值观不正面,甚至是毫无启发价值和启发意义,遂才加剧了我想为这个事情写点什么的冲动,故有了以下的这些反思和观点…….可能我的观点跟很多文章是不一样的,但是绝对能令你有所启发与回味。

一、 经营家庭,无论是婚姻还是亲子关系的和谐,都应该遵循一个情感体验的法则,这个法则即:八二原则。

无论是经营家庭还是夫妻感情,它们不是一个公司,不是要你去讲什么制度和对错,家庭重在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的精髓是:「爱、包容、理解、尊重、认可赞美」。

值得大家谨记的是:在培养孩子和夫妻感情的时候,富有艺术和令人感觉到浓浓的家庭氛围的是掌握艺术性的核心经营法则,即:80%赞美认可,批评指责只占20% ,越过这个情感愉悦的体验准则,家庭可能就会充斥着乌烟瘴气,严重可能造成悲剧。

很多人指责母亲做错了,我想说的是母亲因为太爱孩子了,所以才会如此苛刻严厉,但是她不懂得适可而止,不懂得家庭经营的法则是以赞美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在批评的时候,更要懂得先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而这个氛围的要素最起码得遵循两点:

1、不要在嘈杂的环境里去论是非和对与错,嘈杂的环境,本身就令人心烦了,如果再增添一些添堵的语言侵袭,会使得对方的情绪容易高涨、激动、烦躁。

2、以赞美温和的方式去为批评铺垫,这是说话的技巧与艺术,如是一来,别人即便不乐意听你的批评,但是前提你已经在实事求是上认可了对方,即便不愿意反感你,对方心里也会稍稍平衡些,而压制自己的情绪,把你的批评听完,这个时候,批评者一定适可而止,任何过度的言语都是一把利剑。

二、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要承认自己的观念落伍了,只有承认落伍了,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消除代沟。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所以孩子的一切都得听自己的,稍微不从,就指责孩子这不是那不是,把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利榨尽,其实这是很自私的行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个体。

耶稣认为:“孩子不是你的,他们只是暂时给你看管而已”。他们拥有一切的权利,而父母做好建设性的引导就好了,而不是把自己的自私强加在孩子身上,使得他们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父母们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不会把那密不透风的爱扭曲变成一种剥夺和占尽,完全去把孩子刻画成自己脑海中的想象品一样,这样的父母充满着贪婪和自私愚昧的心理扭曲人格。

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观念与孩子存在着代沟,同时承认自己的观念,确实是落伍了,不做一刀切的事情,去放低姿态去与孩子走心地交流,这将会赢得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愿与你交心倾诉的频率,反之只会把孩子逼向一个在你面前是自闭症的孩子,多说一句都会向你暴跳如雷。

三、 父母要认识到因时代的不一样,造就了现在的孩子心灵普遍脆弱,这是事实,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而不是用自身的思维和以前自己小时吃苦的精神去作对比,以此打击孩子脆弱的心灵。

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每个父母必修的功课,换位思考则更为重要。

血溶于水,作为父母的各位,连自己孩子的内心都走不进去,在我看来有些失职。为什么说失职,是因为血溶于水的亲情,本身就自带心灵感应。

跟大家说一个心理学效应,才几个月的婴儿,他们是不认识人的,为什么母亲抱他们就不哭了,为什么陌生人或者其他的家里人抱他,他就哭?

这是因为孩子在母体子宫里的时候,孩子就记录了母亲的心跳声和气味,所以还是几个月的婴儿完全靠自己的记忆感应去感触母亲的心跳声和气味声,所以只要母亲一接过婴儿,婴儿立马就止住哭声了。

直系的亲情自带的心灵感应,这一点无须学习,只要父母们稍微留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就能知道他们的心思,这种能力似乎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就可以习得。

关键在于父母们要有心、刻意去观察,就会有收获。

因为孩子就是你小时的影子,结合时代环境的变化,父母们只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通情达理、换位思考,注重心身健康大过一切,或许就能避免很多矛盾,甚至是悲剧。

四、 只图嘴硬的人,带给别人的伤害是致命的,不管是婚姻感情还是亲子教育都是一样。

古语说:言多必失。

过多的唠叨或者说话难听都是对对方的一种尊严上的毁灭性伤害。说话有艺术性和点到为止,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好,说话带刺和唠叨无数,会使事情越来越糟糕。

17岁男孩跳桥事件,显然是母亲说话方式不对、场合不对,加之孩子心灵脆弱,心理蒙受了太多压抑的委屈,不仅仅得不到理解和疏导,反而迎来了一通通的数落,在这种冤屈下,脆弱敏感的灵魂,保不准不做极端的事情。

母亲当时如果能审视整个事件,合理去看待,懂得以上所有的道理,或许悲剧完全可以避免,但是悲剧已经发生,如花生命的陨落,是所有做父母应该吸取的教训。

不知大家还记的陪读大学生杀死母亲的新闻吗?

一母亲为了照顾患有精神疾患的孩子,因过于唠叨,发生了口角,逼疯了孩子,而丧失理智,在那一刻只有躁狂的神经和暴怒的情绪在加剧他的快感,而做了连他自己都事后后悔的事情。

过多的唠叨,多说一句都是压力。

适当的关心,有原则、有智慧的父母,是不会把唠叨变成一种关心的。

跳桥男孩,在纵身一跃的那一刻,或许他还是冲动的,觉得应该这样做,因为他的神经是亢奋失去理智、暴怒的,可是那种感觉也就仅仅只会维持不到十秒,就会后悔自己的冲动,可是当他跳下去的那一刻,撞击地面或者草地的时候,却是后悔莫及的,他是不甘心的,可是一切都晚了!

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愿放弃这美好的世界,若不是被逼急或者觉得生无可恋,是不会轻易做出如此极端行为的。

生命是可贵的,死不可怕,但是真正面临死的那一刻,所有那些选择死的人,最终的心都是巨大的后悔的!

所以,不要给自己留下巨大的后悔!勇敢的活着,哪怕痛苦的活着,都是一种美好和存在的价值。

-end-

作者:阿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重度抑郁症康复者、心理情感作家,著有书籍《抑郁症康复治愈100问与答》,一本辅助疗愈抑郁症的心灵床头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