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妈宝男vs公主病

文 / 心理相先生
2019-04-18 13:07

妈宝男和公主病是最常见的“育儿败笔”,今天我们就“揉碎了、掰开了”仔细说说。

妈宝男
妈宝男是指什么都听妈妈的,什么都以妈妈为对,什么都以妈妈为中心的男人。

妈宝男,最听妈妈话的孩子,没有之一。但是他们听话的背后,其实有着很深的心理学隐喻。即,他们认为妈妈绝对的好。

在这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分裂投射。他们把妈妈这个形象一分为二,分裂为“绝对好的人和绝对坏的人”,好的部分投射给在身边的妈妈,坏的部分投射给其他人(特别是女性),于是他们就会愈发远离其他人而靠近自己的妈妈。

心理学:妈宝男vs公主病

其实妈宝男的性格有这样的阶段性变化:

6个月之前,他和母亲共生在一起。在他的世界里,他感觉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因为他的世界里只有“我”(他自己),周围和自己是混沌不开的合一状态,这属于正常的成长阶段。

6个月之后,他开始体验到矛盾和冲突,开始意识到妈妈和自己是不同的,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发展,但是如果这个阶段的妈妈还是像照顾几个月的婴儿一样,时时刻刻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会使得孩子的心理出现逆向发展,觉得自己和妈妈依然是共生在一起的。

即,他不能顺利发展出,“我和你”的认知。这就给妈宝男的诞生打下了第一步的基础。

接着,到孩子三岁左右,本该是父亲加入到孩子的关系里,可是孩子只认妈妈,因为爸爸在孩子的关系世界里,没有认知,即,孩子没有发展出关于“他”(爸爸)的认知。

因为孩子的关系发展被滞后或延长,三岁之后,他的关系世界可能还停留在“我和你”(我和妈妈的阶段)。

如果这时候,再有个溺爱孩子的妈妈,那爸爸就更加进入不到孩子心里了,于是在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的心里只有妈妈,爸爸一直作为“不亲近”的外人存在着。

于是他和妈妈形成的只有“我和你”的关系成为了孩子关系世界的雏形,固定了下来。

在这样的成长下,一个妈宝男就诞生了。

心理学:妈宝男vs公主病

公主病

很多人以为公主病是被惯出来的,但是在心理学家看来,严重的公主病是被“严重缺乏出来的”,缺乏的就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妈妈的爱。

公主病的“易发期”,是在建立亲密关系的期间,即,在搞对象、谈恋爱的时候,就像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谈恋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像是在找妈妈,那么在公主病这种行为表现上就更是如此了。

她们的表现就是退行到婴儿时期,把自己变一个小baby,让另一半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这里需要介绍一下退行这个心理学术语。

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本来在情感关系里,需要男女双方,共同付出,共同经营,这样才能体验到真正的亲密,可是早期缺乏关爱的人,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严重缺乏爱的女性,没有从父母那里习得建立真正关系的经验,所以她们会感到焦虑,

为了避免焦虑,她们就会退行到孩童状态,甚至婴儿状态。

妈宝男vs公主病

妈宝男、公主病,都是不当养育下的一个呈现,前者多发生在男性身上,后者多发生在女性身上,这也暗自契合了我们文化中的重男轻女。

因为重男,所以把男孩子养成了妈宝男,因为轻女,女孩子从小缺爱,长大容易退行到过去,去补足。

其实无论是妈宝男还是公主病,我们都容易看出,其中都存在两个角色:一个叫妈妈,一个叫宝宝。

在妈宝男的角色里面,妈妈一直是妈妈,儿子一直是宝宝;在公主病的角色里面,自己的找的爱人扮演妈妈,自己退行到了宝宝。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看来妈宝男vs公主病,两者不相上下,且同根同源。

心理学:妈宝男vs公主病

所以不得不说,养育之路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单行道,妈宝男,是爱之过度,使得孩子正常的发展受到干扰;公主病,是爱之缺憾,使得女性不得不退行到过去,寻求弥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希望本文可以为父母或即将称为父母的朋友带来一些思考。

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询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优质心理领域创作者。公众号:心理相先生,可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