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冠军北大博士陈更自述成长经历,家庭教育原来这么重要!
她是北大的工科博士,主攻机器人控制器设计,却凭借诗词一举成名。看似毫无交集的二者,谁料想会因为热爱,被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新青年演讲第64期《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和你聊聊读诗到底有什么用?
新 青 年 演 讲 陈 更
我成长在咸阳城边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星光熠熠的夜晚,有鸟鸣清悦的早晨,有野草自然生长的土地。我喜欢那里慢悠悠的节奏,不慌不忙,适合读诗。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陈更,来自北京大学的一名工科博士生。作为一个工科人,每天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和文献、数据、设备、论文以及各种各样的软件打交道。然而,很多人却是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认识了我。2016年,自从第一次走上诗词大会的舞台,几乎场场不落的我,被大家戏称为诗词大会的“四朝元老”。
之所以参加第四年的比赛,不是因为前三次没有拿到冠军不甘心,而是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情。我珍惜每一刻与诗词相伴的时光,也把它看作一场过瘾的游戏:“我押了,你随意!”不过押了之后的输赢,也不是我最关注的事情,当然也不能丢人。就这样,带着参加《吐槽大会》般的勇气,我又一次回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参加比赛的时候,有一位选手让我印象深刻。比赛间隙,他没有拿着《唐诗宋词》准备比赛,而是拿着一本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万物静默如谜》安静地读着。这本书显然与接下来的比赛没有什么关系。我问他:“你怎么在看这本?”他说:“因为最近一直在看这本书,不想因为比赛打乱了阅读计划。”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柔软地一击。这才是真正的爱诗人,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我又一次深刻地感到《诗词大会》就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
现在,社会上常常有一个问题,读诗到底有什么用?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我只能说,一个人读多了先贤哲人的诗词后,会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常常和人笑说:“我是一个21岁才启蒙,刚学了5年的诗词小学生。”是笑谈,也是事实。诗词不仅照进历史与美学,还照进生活,让读者看到诗人的人格与灵魂对自己的引导。自那以后,我深陷在诗词的世界里,寒暑假读,吃饭读,坐地铁读,在食堂排队的时候读,坐火车读,睡前读,早上涂面霜的时候读,所有能利用的时间我都用来读诗了。
诗词已经渗入我的生活,难舍难分。但其实比读诗更重要的是读人。诗人就好像是坐在我对面的朋友,我与他是手握着手的。所以,我看到李商隐有好多话都不能明说,有好多难言之隐,他把梦想藏在内心深处;我看到苏东坡这个老顽童又一次在溪水边喝醉了,正呼呼大睡;我看到那个我们以为很粗犷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竟然每一次都深情、郑重地送别那些也许只是点头之交的朋友。
在这个年代,“有用”似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但诗歌带给我们的,譬如坚定、勇气、同情心、宽容与爱,却是不能用“是否有用”来衡量的。当你敞开心扉去体会另一个人的爱与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我读诗常常是在假期的时候。在那些美好悠哉的日子里,我和爷爷奶奶住在农村,就更能体会诗歌。当读到“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的时候,我正好就在我们家院子的门口。
门口有一条土路,上面老是跑满了小猫小狗,到处都是村舍、柴垛、大槐树,还有农田。恰好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从诗中抬起头,看到我爷爷和另一位老爷爷坐在不远处的石碾子上。这不就是诗里的场景吗?那个诗里诗外相契合的情景,直到如今都历历在目。
很多人在吃尽苦头后会变坏,会放弃一些原则。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他以前遭到了一些不公的待遇,所以在当上公安厅厅长后就要牢牢握住手中的权力,为了把握这些权力甚至泯灭了自己的良心。
但是写下这首诗的元结,他吃过的苦头绝对不比祁同伟少。可是,他在乱世中刚刚得到安稳的生活,却为了不搜刮百姓,宁可辞官而去。他说:“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这种气度是永远都不会消弭的响亮声音,有穿越千年的力量,所以很打动我。
就是这样的诗歌,能让人觉得心不死。当你越接近它,就越被它深深地吸引,越感到其中有我们正需要的正能量。深读诗词让我的生命更宽广厚重,更能耐心坚韧地面对艰深曲折的科研工作。而从诗词中汲取的力量,让我永远不累,永远有向上的劲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能在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给诗词的传播带来了些许影响,那就是值得的。
我是新青年陈更,谢谢大家。
她说,这是一场不在乎输赢的“赌博”。参加四届诗词大会,登台14次,就像是一场游戏,输也好,赢也罢,都不曾改变初心。
她说,在辞藻韵律中与诗人酣畅淋漓地对话,敞开心扉去体会他们的爱与痛,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正能量,是最惬意的时刻。
她说,没有功利心,只有赤子心,诗歌带给她的力量,都是无法用“有用”来衡量的。她更愿意做一个传播者,传递文字之美。那些融入血脉的热爱,终会生根发芽,所有看似“无用”的学习,都是时机未到。
青年说 诗词大会冠军陈更
访 谈 实 录 陈 更 ▼
问:你曾说书贯穿了你的成长,是谁影响了你?
答:我们家爱文学的特别多。我小叔30岁的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走路了,他还依然在家里大声地背纪伯伦的散文《我的生日》。他就住在咸阳那个小城市里,甚至住在农村。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在打麻将,在种地,但是他在家里背散文。我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很感动。他觉得纪伯伦的散文写得很美,他要把它背下来,就一遍一遍地朗读。
我爷爷现在80岁了,依然每天晚上看报纸看到深夜、凌晨,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他都80岁了,不需要写文章,不需要有优雅的谈吐,不需要彰显自己的内涵。他就是爱读。所以,我们家有很多爱读书的人。
问:为什么一定要进北大?
答:因为从少年起就非常关注这个校园,关注这个校园里走出来的那群人。所以就会对这个园子产生很多从少年时就开始的情愫。有的时候,一些情愫其实很简单清澈,但是它经过时间的积累以后,就会变得特别深。
我想,我一定要生活在季羡林老师和宗璞老师他们生活过的地方,看着他们写过的紫藤花和莲花,感受他们曾经在这里为文学、为他们的事业所挥洒的热情,从而让自己变成一个心中常有热情的人。
问:为什么会回复很多陌生人的留言?
答:因为我始终觉得,如果对方愿意到你这里来倾诉,虽然是在向你倾诉他的烦恼和问题,但其实也是在馈赠你。这说明你给了他信任,而且他也期待你能给他一点鼓励,这已经是一种肯定了。所以,我不能辜负这份肯定和信任。
我一直以来都很想成为一个创造价值的人,有时候就可以从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开始。有很多作家,他们致力于用文字来给人力量和温暖。而我从那些文字中汲取到的东西,经过我自己的酝酿和消化再传递给他人,也是一种价值的创造。
问:孩子们从小被要求背诗词,他们会觉得开心吗?
答:大家都说孩子不能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能理解“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是,不能深刻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并不影响他们去感受一种朦胧的、若有若无的、若隐若现的美。而且,他们读起来会觉得朗朗上口,非常顺口又节奏铿锵、抑扬顿挫,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我并不觉得孩子背诗会很痛苦,因为孩子本来就有自然的上进心,又有自然的表现欲。其实对他们来说,背诗词是很好的游戏,是表现欲的释放,同时也是语言的启蒙。
问:怎么会想到用短视频来解读诗词?
答:因为现在短视频是最流行、最新、最热、最火、最受关注的一个传播媒体,我就想试一试。我确实受高晓松老师影响比较大,觉得他可以把很多艺术、油画、历史,尤其是希腊历史、国外历史,把很多军事、财经、财政制度这样的事情嘻嘻哈哈地就讲出来了。
我开始发现,与人互动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意思的。一个人不能太闭塞,太高冷,只是待在一边做自己的事情,还自以为很厉害。如果你不能传达东西给别人,我觉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想试一试。
问:对喜欢的人表白时,说什么诗句?
答:因为古人都比较含蓄,所以好像确实比较少,可以说李商隐的那句“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或者温庭筠的那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如果这些都太直白了,可以更含蓄一点,“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等都可以。
问:羞于对父母说“我爱你”时,可以用什么诗句代替?
答:当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与好朋友告别时,说什么诗句?
答:“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就是希望将来我们再重聚的时候,你现在所遇到的所有困境都会迎刃而解,迎来一个生命中的春天。
问:吐槽生活的压力时,说什么诗句?
答:我倒是想到了一句比较稍微剑走偏锋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现在的老板,都希望我们一个人可以做100万人的工作,这个要求太苛刻了。
问:想送给那些努力奋斗的青年人哪首诗?
答:那我就说一首李白的诗吧!“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希望大家能够像松树一样坚强、挺拔、常绿,又可以抗打击、抗挫折。
资料来源:新华社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