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沈魏火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却病了

文 / 幻清个人成长课
2019-03-24 08:05
流浪者沈魏火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却病了

网上有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说流浪者沈魏有精神病,看着沈魏说话挺正常的,思维清晰,很好的表达不满的情绪,处理事情也有条理。人品也很好,过着流浪的生活,不偷不抢,爱读书,提倡环保,比正常人还正常呢!病在哪里?

幻清看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文章说:“他不符合社会对正常人的定义,他是一个乞丐,是个没有工作,满口狂言的疯子”。

流浪者沈魏没有要钱要饭,怎么是乞丐呢,他是个流浪者呀!他不符合社会对正常人的定义,是怎么回事呢?直到我看到了一篇心理医生的文章,找到了答案,是这么说的:“是否有精神病,不看他有没有幻觉,有没有妄想,有没有其他的精神病症状,而是和同龄人比,和他的家人比,和相似的人比,和社会人比,也就是说,横向比,纵向比较来衡量的。衡量的标准是家人的认同,和是否融入社会”。我看了这段话终于明白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为什么有那么奇葩的言论了,是否有精神病是比较出来的!

也不知道心理学的教材,是谁写的,这么不靠谱,不负责任。

心理工作者,不按内在心理的方面来判断,却按别人的观点来判断。看到这里,就明白为什么流浪者沈魏,被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说有精神病了。

我很少抬杠,因为他无意义。如果按比较来衡量精神病,内向人不和群,同事和家里人认为他有抑郁症。外向人太闹腾,家里人和同事认为他有有精神分裂症。行为艺术另类,极限运动者危险,家里人不赞同他们的行为,那就是精神病。终南山离群隐居的人,拒绝融入社会,他们就有精神病。只要大多数不认同,家里不认同,不融入社会,他就有病。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乌合之众》这本书。

回过头了来再说沈魏,家里人不认同他,可社会认同他,为什么以沈魏家里人的意见为准呢?为什么不以社会的认同为准呢?为什么不以道德和道理为准呢?捡垃圾是不正常的,是不是认知的错误呢?说流浪者沈魏有强迫症,是不是习惯了浪费,把节俭看成病态呢?是不是心理工作者的偏知偏见,导致判断错误呢?你保持客观的心态了吗?

流浪者沈魏火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却病了

我想对那些说流浪者沈魏,有精神病的心理工作者说:“你敢对老子/李耳和苏格拉底说,知行合一以及分类环保、节俭的践行者沈巍,是精神病吗?

流浪者沈魏他按自己内心想法活着,不向现实妥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自由的去流浪,继续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就是他与众不同,难能可贵的地方。

流浪者沈魏,将来要么做网红、开废品收购站,或者继续流浪等等,只要不去精神病院就好……

流浪者沈魏火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却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