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父母成长工具】父母教养行为分析工具--家庭教养模式

文 / 积极家庭教育
2019-03-15 09:05

大多数孩子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中。

阴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要么是打着“一切为了你好”的名号情感勒索,要么视儿女为满足自己各种需要与期待的工具,要么以“孝道”之名将自己的意志强压于子女不断进行道德绑架。

这种案例多不胜举,比如:

补习班里,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妈妈经常骂她的儿子(小学二年级)。“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饭去!你以为你以后能赚多少钱?”......做错一道题,就诅咒孩子去死。孩子如果有了反抗情绪回几句嘴,耳光就扇上去。

一个妈妈要求自己上大学的女儿必须什么都要顺从自己,妈妈吃素女儿也必须吃素,妈妈喜欢女儿穿什么样的衣服,女儿必须得穿。所有事情必须按这位妈妈说的去做,如果不听话就各种折腾。女儿想要国外深造,妈妈执意要女儿留在身边,竟然想尽办法毁掉女儿的留学名额。

一对结婚多年四十多岁的夫妻连装修自己的房子都不可以,爷爷奶奶硬是要留给只有十多岁的孙子以后结婚用。小孙子要自己带,但大多数时间都圈在家里,而且不让玩这儿不让碰那儿。儿子媳妇儿更不能有自己的主意,一旦发现与爷爷奶奶的想法抵触,老人家轻则暴跳如雷,重则以生病要挟。

以上的场景在中国家庭并不少见,甚至有奇葩更多的,如何让这样的伤害不继续呢?

强控制的家庭中,一方面子女会对父母的控制行为感到极受伤害,另一方面子女也会因为拒绝父母的要求而深感内疚,他们会这样安慰自己:父母也很不容易啊,不能太怪他们了,他们不知道更好的表达方式而已,他们也是为我好吧.....

这种分裂感很容易让他们倍感压抑,长久未发泄的愤怒情绪也会变成对自己的攻击。所以当你看到身体羸弱,外表苍白的小孩(不是生病),很有可能他们有很强控制欲的父母。当一个人无法做自己,他就会丧失活力。

这种类型的父母并不是有意为之,早年环境中物质的匮乏,情感的缺失,爱的缺憾都是形成问题的原因。他们是无意识的去控制,就好像被植入程序的机器必须跟着程序的指令走,他们必须去控制,失控另他们无法忍受,可能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看到父母的问题是摆脱控制的第一步,你需要明确一条界限:父母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作为子女你不需要为父母的问题负责。

其次你需要明白,理解不等于忍受。父母对你的伤害是真实发生的,虽然同情父母的遭遇,但假如你一再忍受,你的父母也会一再的伤害你,由小变大。你可以不去迎合与满足他们对你的期待,从最小的权利争取。

武志红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值得借鉴。儿子有个霸道的爹,老爸说东,儿子不能说西,否则就是一场战争,家里一切东西的摆位都必须按老爸说的来。一次儿子回家,口渴将杯子挪到桌边的位置,这老爸看到了,马上跟儿子说“这杯子得放在这儿......”,于是将杯子挪到另外的位置上,儿子没说一句话再次的将杯子移回原来自己放的位置。儿子心里很清楚,无论他将杯子放在哪个地方,他老爸都会挪动到另外的地方。虽然事情很小,但儿子不懂声色的坚持,会慢慢赢回一些主动权,逐步的撼动父亲的控制,这样也会避免激烈的冲突。

挣脱父母的控制,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意味着你要完全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每个选择承担相应的结果。比如,你一直想辞掉父母给你安排的工作,事少钱多地位高,但你无法承担父母的生气愤怒,也无法承担如果自寻出路混得凄惨的结局;你想告诉你父母,你要娶的是你喜欢的姑娘,可你根本无法担起与所爱的人共建家庭的责任,父母的手里有你买房的钱......类似这样说父母控制,而自身又不改变,也就只能受制于人。

想要真正的摆脱控制,逃离窒息压抑的感受,得自身先改变,改变往往伴随痛苦。但是当你人格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能为自己负责时,就不会有什么能控制你了。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曾对父母的教养行为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总结出四种类型:权威型、独裁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

【积极父母成长工具】父母教养行为分析工具--家庭教养模式

从科学角度来讲“权威型”父母是最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既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现实状况是父母常常习惯“独裁型”教养方式: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独裁型”教养方式还会导致儿童缺反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缺乏学习的灵活性。

真正摆脱父母的控制,孩子需要很多的勇气与智慧,同时也需要父母自己多多学习,尽早采用科学的与孩子互动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