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家庭教育案例:曾经当红少女偶像,她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从歌手到斯坦福教育学博士,又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这个妈妈的故事太精彩!
从当红歌手到斯坦福博士
上世纪70年代,两位华人歌星在日本大红大紫、备受瞩目:一位是邓丽君,另一位就是陈美龄。1972年,陈美龄从香港远赴日本发展,凭借一首甜美的《虞美人之花》,迅速风靡日本,人气堪比山口百惠。
然而,正在自己最红的时候,陈美龄听从父亲的告诫“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选择急流勇退,前往多伦多大学攻读社会儿童心理学学位。
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她重返歌坛,30岁在日本结婚。婚后她并没有像其他日本主妇那样停止工作,而是每次把儿子带到工作现场。这是当时的日本社会不能理解的,引发的争论之大超乎想象,甚至衍生了一个词“Agnes争论”(陈美龄的英文名),陈美龄还因此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
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看到了这期杂志,给陈美龄写了信邀请她去美国继续念书。她真的就果断地放下手上的工作,考GRE、填申请表、找推荐信,最终真的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那个时候,她的大儿子才2岁多,还怀着二儿子。在独自照顾两个儿子的同时,陈美龄拿到了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时隔30年,陈美龄重回众人视野,是因为她的三个儿子全部考上了她的母校——斯坦福大学。
一个孩子成功,或许是运气;两个孩子成功,可能靠聪明,三个儿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大学,这100%的“命中率”依靠的正是陈美龄自创的“Agnes(陈美龄英文名)式教育法。”
来听听她从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中总结的几大教养原则吧!
教育,要父母亲自承担
怀孕的9个月间,我并没有做特别的胎教,只是跟儿子唱歌、说话,让他记住父母的声音。
等到儿子一生下,“启蒙”教育就开始进行。0-3岁是最重要的教育时期,这时候的孩子记忆力不发达,所以他们并不教导孩子具体学什么,而是读书给他们听,每天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对读书感兴趣、对这个世界感兴趣。
读书到后来,我的小孩一看到书就拍手,叫我快点念;念慢了他会主动翻页,告诉妈妈继续。回想一下,我的三个儿子,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因为0-3岁很关键,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母亲或者父亲,需要有一个安定的人在他身边爱他教他,这对小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我不提倡把小孩子交给别人带。因为很难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你完全放心的人。而且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爱。如果你要做父母,决定要生孩子,就一定要自我牺牲,不可以把自己放在第一,一定是孩子在第一。带孩子这个事情上,不是人多就好了,很多时候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就够了。
直到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始终都与他们一起做作业。他们拿到的教科书,我每本都从头到尾看一遍。每学期有新课程,我也会提前预览,今年会不会学海洋生物,有没有动手实验,然后做一个计划,提前带他们去看海洋馆、科技馆。而且我会经常去学校拜访老师,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有没有新朋友等等。
但是这种陪伴不能过度,成为初中生后,孩子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还不放手,父母就会成为他们的依赖,没有父母监督,孩子们反而不会学了。
每个儿子上中学后,我都告诉他们,妈妈学不动了,有互联网,你们可以自己找寻答案了。
名校,可能是父母的虚荣心
1992年,我家的大儿子准备读小学。在此之前,我一直希望儿子能考上东京都内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学。
日本的小学报考前有说明会,有一天,我丈夫参加说明会回来,突然跟我说:“我们放弃考试吧。”
原来,在说明会上,学校的老师说了一段话:“由于应征人数众多,请确保面试当天孩子不会感冒。那是影响一辈子的日子,请把健康的孩子带过来。”丈夫很愤慨:“孩子感冒不是常事嘛,说这种话,证明他们不会为孩子考虑,那种地方不去也罢。”
当时还有一家不错的学校,我们夫妻一起去参加了学校的说明会,结果老师告诉我们:“面试当天,如果孩子感冒,请立即通知我们,学校会另行安排面试日期。学校想看到孩子们最佳的状态,请一定不要勉强自己的孩子。”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们立即决定放弃之前的“名校”,选择这里。择校,是教育中的头等大事,一定要选择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的学校,盲目地追求“名校”,可是只是我们身为父母的虚荣作祟罢了。
这样做,孩子会喜欢上考试
虽然三个儿子都考上了斯坦福大学,但大学之前,我的小孩没人考第一,我也从不要求他们考第一。
在我看来,100分只是老师给你的分数,你背诵后忘记了给你100分也没用,反而你考60分,自己明白了,那才是真的有用。
分数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魅力的人。所以,我从不要求孩子们考高分,排名次,我希望的是,他们对学习有兴趣。
下雨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让他们找蜗牛,看雨滴,他们自然而然就对“雨”感兴趣。然后一回家,我们就一起查找,世界上哪里下雨最多,哪里下雨最少,知识一下从平面变成立体的了,他们的兴趣也会大增。
考试也是同一个道理,让他们对此感兴趣。小时候,每次考试前,我们都玩一个游戏:假设我们都是老师,猜测明天会考什么。有时候他们猜得准,我就少猜一点;有时候他们猜的少,我就多猜几个。结果每次考试,他们都是兴高采烈出门:妈妈,看看今天咱们谁猜得准!考完试总是飞奔回家:妈妈,今天我比你猜的多两道题!慢慢的,他们就喜欢上考试,也很喜欢学习了。
不要期望如朋友般的亲子关系
无论和孩子有多要好,我都从不指望亲子关系真的像朋友一样。
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希望孩子对父母怀有敬意。因此,我认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样子,展示出认真生活的姿态,送给孩子一个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当然了,父母并不总是正确的。但希望孩子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始终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保护家人;万一有什么突发事件,父母都是值得依靠的,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一定会保护我,给我中肯的意见”。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每天都端正自己的姿态过日子。即便无法成为让孩子崇拜的家长,也至少能让孩子信任、依赖。
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家可以算是对于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礼仪比较严苛的家庭吧。以说话方式为例,“讨厌!”“吵死了!”如此失礼的话,别说是父母了,只要是比自己年长的人,绝对不可以说。这是我家的规矩。在我们家,伤人的话也是严厉禁止的。
亲子关系融洽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误会。希望家长们要好好教导孩子对长辈有礼貌,常怀感谢之情。
资料来源:《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陈美龄/著。
爸妈的努力和付出是孩子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