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你骨子里的自卑,源自于这4个习惯
人的大脑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当身体都发育完全时,它却仍在发育。大脑的发育就是大脑各条神经元连接的过程,而脑发育不单单是自我完成的,更是要接受外部的刺激,共同完成的,所以说最具有可塑性的部位就是我们的大脑了。
大脑不但支配我们的行为和动作,还作用于我们的心理、认知、知觉、个性和情绪等等。一个人想要有美好的梦想,就需要一步步努力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克服很多心理固有的负面而错误的情绪和认知习惯,我们要探讨的这4个习惯是我们前行道路上面的绊脚石,人们需要一步一步除去,否则会发生恶性循环,造成自卑情结。
一、讨好型人格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一点都不希望自己和别人发生冲突,哪怕一个反驳的眼神,我们都不愿意给别人。即使这种活法让我们付出很多代价,我们也在所不惜。好像自己就是给别人活的,自己的精力和体力,还有快乐和伤悲都是以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为转移的。
我们用尽自己的力气讨好别人,生怕自己被拒绝。但是要知道这种讨好型人格持续时间久了,会让你陷入一种心理障碍中,对于外界压力会产生一种不耐受,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
其实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大多和原生家庭有关。在幼年的时候,家庭中的照顾者可能是比较强势的人,或者他们有虐待孩子的倾向。抑或是照顾者是某类精神疾病的罹患者,你接受到的讯号就是,你需要满足照顾者不正常的欲望和需求才能得到他们的肯定和关注,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安全感的缺失,需要从讨好别人中获得片刻的安全和安慰。
二、时时有罪恶感和挫败感
在自己做某一样事情的时候,时时涌现出一种莫名的罪恶感。也许是在高压强的工作后,想要片刻的放松,立刻有一个声音提醒你:你还不够成功,你这样就觉得累吗,很多人都比你强的多,人家还在努力。
于是你马上就生发出一种,别人工作努力,你在闲着的罪恶感觉。这种罪恶感在一定界限里面的时候诚然能够激发我们更多的斗志,但是如果过了的话,就会让我们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压力的状态下,对我们各方面都是一种伤害的。
有的人经历一次失败了,就被打到了,总是有一种挫败的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他会把某一个领域的挫败感推及过各个领域中,让自己活得如同惊弓之鸟。
时间久了,你的这种挫败感会给你更多的暗示,让你不敢尝试很多事情。这个时候,你需要认清这种现实,抛弃那些太过于追求极致的心情,客观评价面临的情况,然后抓住机会,勇于迈开步伐,你会发现原来一些并不是你所看到的那样沮丧。
三、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完美
有的人在别人眼中获得的已经很多了,也是相当成功的,但是他总是感觉自己所得到的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总是活在一种有缺憾的感觉里。他们会为了这个缺憾而忽视自己所得到的,时间久了,会让自己更加沮丧和失落。
殊不知些许的缺憾感,会让你获得一些前行的动力,也会让你总结教训失败,鞭策自己调整自己的目标。但如果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话,就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情况了。这种缺憾感会蒙蔽你的眼睛,让你失去动力。关注当下,抓住当下,过好每一天,感恩每一天才是生活的真谛。
四、让自己沉湎于无意义的对比情绪中
想必人活在这个世界,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了。这种比较的生活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成功程度和富有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了。当然,这个比较包括向上性的和向下性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人们向上比较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有钱,不如别人过得好。
可能会生发出一种失落、失望的情绪。而向下比较的时候,又会觉得自己过得比别人好,有一种优越感。殊不知,在光鲜亮丽之下,也会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心酸和痛苦,这些你真的有去想过吗?说白了,这种时刻总想比较的心态真的是毫无意义。
因为人们在得到一些的同时,也必将失去一些,这些不在一个水平上的比较有何意思呢。即使是同一个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也是不相同的,不是吗。所以尽早放下这种比较情节,让自己活得更轻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