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角色

文 / 驴叔谈教子
2018-09-10 09:30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角色

在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都同等重要不可或缺,都不可彼此替代,特别是孩子成长中的某些特定阶段。父母形成一个和谐、互补、分工协作的教育“团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生命体验、生活认知、品质培养、人格形成的沃土。

父母在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要保持高度一致,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他拥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何贯彻和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式。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切勿互相“拆台”,应该尽力维护对方的形象和权威,有分歧私下沟通协商解决。不然孩子面对双重标准无所适从,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而不是更正确的行为方式。父亲规定孩子玩电脑的时间每天不得超过四十分钟,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忘记”了时间,以前可是一到时间主动下机的。父亲提醒时间到了,孩子准备下来,这时母亲说家里有客人,让他多玩会儿吧。孩子就会认为父亲的这个规定可以打破。规定女儿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有一天女儿快十点才回来,父亲脸色严峻,母亲赶紧圆场“哪有那么准时,算了”。女儿就会认为这条红线可以“商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也有略微的差别。父亲往往代表着刚毅、果敢、理性、胸怀、富有责任感的形象,是为孩子制定规则和划清底线的一方,母亲往往代表着温暖、体贴、感性的形象,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是孩子品格的灌输和情感倾诉的对象。母亲扮演助推器,她的鼓励、支持、安慰和无微不至的爱让孩子一往无前,而父亲扮演方向盘和刹车的作用,在树立孩子品质的同时会适时警醒。一推一拉形成完美的成长动力。特别是在出生到六岁左右的“温柔岁月”里,母亲的喂养、照料、关怀爱抚会给孩子被爱的幸福和安全感。但因为和孩子亲密无间的关系和毫无距离感的原因,不利于孩子规则感的建立,因为没有距离感,所以孩子不会有敬畏感,而爸爸却不一样,爸爸是自带边界感的,边界感从而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距离感,距离感从而产生敬畏感。所以孩子更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同和赞赏,会让他更有成就感。

在孩子的成长进程中,越往后父亲所扮演角色的分量会越重,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父亲占主导地位带大的孩子更聪明,也更自立。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既取决于后天努力,也取决于父亲教导。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发挥自己角色的积极作用,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