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拖延症”都是家长惯的!

文 / 卷书云学堂
2018-07-25 18:27
孩子的“拖延症”都是家长惯的!

长久以来,家长的纵容和保护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依赖感,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父母该做的,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于是孩子遇事能拖就拖,不想去做,从而导致"拖延症"。

9岁的钟钟是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小男孩。

但是,他就是有个小毛病,做错了事情,要是被家长指出来,就会为自己辩解,把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

比如他刚玩完积木,妈妈让他收拾起来,他则说,"过一会儿我还玩呢!"可是过了一会儿,妈妈发现钟钟并没有收拾,于是再次提醒他,钟钟争辩说:"我累了,我想休息一下。"

有一回,楼上的伙伴星星来家里玩。星星走后,妈妈让钟钟收拾玩具,钟钟却说:"星星玩的,凭什么让我收拾!"

听钟钟这么说,妈妈又像往常一样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妈妈知道,钟钟仿佛什么事情都知道,道理也明白,但就是不愿意自己做。对这个虽然聪明但不好说服的孩子,她感到实在没有办法。

钟钟妈妈在一次教育讲座后得到启发,她想到儿子从小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直到上小学才回到自己身边。在之前的6年时间里,姥姥姥爷事无巨细什么都管,所以让钟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意识到这一问题后,钟钟妈妈开始采取补救措施了,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渐渐的,情况有所好转,钟钟不再总犯"拖延症"了。

对于孩子的"拖延症",家长们一定不能忽视,不能认为是一点小事就姑息,或者自己顺手就帮孩子做好了,这样惯着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

"拖延症"的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事就会消极被动,行事作风里永远离不开等待、拖延。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师、家长的督促和监督。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很难把事情做好,而且还会厌烦别人的催促,觉得自己受制于人,认为人家是故意找麻烦的。这样的人,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中,谁会喜欢呢?

孩子的“拖延症”都是家长惯的!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做个"懒爸爸""懒妈妈"。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很多事情不用开口,父母就已经帮他做好了。

长期下去,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很强。所以,家长要学会"偷懒",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弃依赖性。如收拾书包,家长要尽可能地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来做,让他们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

第2、 孩子的事情要有规律

就是让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循环往复。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钟钟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早上起来让钟钟先刷牙,接着快速地喝下一杯温水,再去洗脸、吃早餐等。这样有规律的生活能有效地纠正孩子"拖延症"的毛病。

孩子的“拖延症”都是家长惯的!

第3、 做个小"提示板"

像备忘录一样,家长可以做一个"提示本"或者"提示板",让孩子写好他应该做的事情,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快速的检查自己要做的事是否完成。

第4、 偶尔让孩子尝尝"苦头"

虽然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拖延症"的坏毛病,可是一旦孩子拖延了,又很快地帮助孩子,纵容孩子。

其实,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让孩子尝尝"苦头"是有必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果承担法。

比如孩子老是拖延不做作业,一而再再而三,这种情况家长就不要催,让他尝尝不能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的苦头。

孩子的“拖延症”都是家长惯的!

第五、跟孩子说"你长大了"

不要总觉得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不交给他做。

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孩子会很高兴,并且乐意帮你承担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长大了"。

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该担当的时候就让他担当,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长大了"的信号。

孩子的“拖延症”都是家长惯的!

最后,做个好榜样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对家里的家务事能拖就拖,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的孩子也多半是"拖延症"患者。只有家长做好榜样,将家庭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才有利于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家庭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即使是孩子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只要我们努力,也会逐渐被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