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拖延,都是完美主义惹的祸
如果你是个学生,也许你回到家会先看电视玩游戏玩手机,娱乐到晚上10点才开始学习。
如果你是个上班族,也许你会把一周前老板通知完成的工作,直到最后一天晚上才开始干活,凌晨弄好把邮件发给老板。
也许你生活中会发现自己总是玩手机到12点才睡觉,总是完不成自己早睡的目标。
我们有时会下载了一大堆电影塞满硬盘,却不曾观看。
我们有时会买一大堆书籍,准备读书充实自己,可实际上这些书放在书架上就再也没拿下来过。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下载一部又一部的电影,买一本又一本的书,以为未来的某天,自己会良心发现把它们看完。
结果只是硬盘越塞越满,书越堆越高,然而却都跟你的脑子无关。
拖延症会导致学习和工作中的效率低,会让自己睡的很晚,看到这么多自己的缺点,会觉得自己为什么自控力这么差,可能自己都有点瞧不起自己,也怕别人会瞧不起自己。
可是为什么我们却还是一直在拖延,甚至一直改不掉拖延?
第一是因为我们看不到眼前所做的是能带来的即时回报。
我们愿意玩游戏,是因为我们可以很快地得到反馈,要么超神要么被虐;我们看剧也是,因为我们可以很快地在剧里得到欢乐。
而读书呢?工作呢?又或者是背单词呢?他们的回报并不是即时的,也就是说不那么立竿见影。
很多时候你看了几十本书,也仿佛跟没读一样;你背了单词,你得不到什么即时的快感。
而我们堆积如山的工作,我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乐趣。这些东西的回报,是要在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以后。
人就是这样,眼前的利益实在太诱人,导致他们忽略了长远的未来。
所以他们才会为了一个眼前的人而义无反顾,却无法为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未来而万死不辞。好比上面所你听了一个励志的演讲觉得慷慨激昂,立马拿出单词书来背还立下毒誓每天一百个单词,可是怎么也没能坚持下来。
第二是因为我们没有发自内心的,从骨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
我们太浅尝辄止,做一件事情做到一半就想去尝试另外一些事情。或者我们会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尝试做一件事情,然后发现这件事情并不是别人所描述的那样。
如果你有喜欢的事情,只是难以坚持下去,不妨想一想这世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什么,而你却知道了。
你有时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回报,那就想想有时候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回报。爱写字的人能写字,爱唱歌的人能唱歌,爱画画的人能画画,这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既然实现不了梦想,何必费那么大的气力还不如早早认命。
其实不然,最好的生活状态某过于,你在你的青春年纪傻逼地为了理想坚持过,最后回到平淡用现实的方法让自己生活下去。
能实现梦想自然是最好,但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梦想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终极的目标永远只有少数人能够实现,但是你还是应该为了理想努力一回,努力到自己问心无愧为止。
因为只有这样,你在接下来的生活里才能够得到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即内心的丰富,那是你一次次跌倒所累积的面对未来的资本。
那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先把身边的事做好;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就先走好现在的路;不知道自己会遇到谁,就先学会善待在身边的人;不知道现在做的有没有意义,至少先确定自己不是什么都没做。
迷雾里你或许只能看见眼前的五米,但一步一步这五米走下来,雾就会慢慢散了。
等待和拖延只会夺走你的动力。
拖延,其实藏着做自己的渴求。
拖延,其实是表达“我想说了算”的欲望。
而这些,都是为了找到自己可控的节奏,维护自己不失控的感觉。
而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恋。
有拖延行为的朋友,很多都有完美主义。对事情的严重拖延,常常是因完美主义和无助感这一对矛盾形成的结果。
我们希望自己把事情做得完美。因为事情完美,等于自己有了彻底的掌控感,甚至也等于自己就完美了。
但一有挫折,完美立即就破碎了,于是有无助感,于是想放弃,甚至想毁掉重来。
那么,折中的办法就是拖延。
先拖着,既没有说不做事情,也没有破坏完美。
如此看来,其实拖延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这可以极大的满足和保护一个人自恋的需求。
我们总说,要等自己状态好的时候,才可以去做事情。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状态好呢!?
我的理解是,达到自己想象中的完美。
所谓完美主义,就是觉得非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完美极致,才算是完成了。
所以如果没把握做到极致,就干脆不开始,这件事情就可能会一直拖着。
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不能去实施。
因为一旦真的实施,事情可能未必完美,而自恋就容易受损。
因为,我们把“完美”和“完成”画了个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