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疾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提及“神经衰弱”这一名词,作为心理疾病的一种,相信大家都不会感觉到陌生。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该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更是逐渐得到提高。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机体存在有精神上、心情上或者躯体上的不适情况时,医生们往往就会对其进行这样的一个诊断。目前认为,神经衰弱这一疾病应该包括有部分的抑郁和焦虑障碍。除此之外,还包括有机体的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一些其他症状。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长期处于压力下,进而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的现象。当然,由于个体之间存在有差异,因而患者们常常还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和睡眠障碍等症状。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精神因素是导致神经衰弱疾病发病的主因。在日常的生活中,凡是引起机体持续的紧张和长期精神状态不正常不健康的一些因素。一旦其超过了个人的耐受限度,此时机体都很有可能会发生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症状。
生活中对心理疾病容易有哪些误区?具体如下:
1、认为心理疾病就是因为个人性格的毛病,不需要进行治疗。虽然一些不好的性格确实容易导致人出现心理疾病,比如过度悲观内向容易造成抑郁症,但性格更多的是心理疾病的诱因。
2、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实际上,心理疾病的患者,对于外界的事物还有着正常的认知,具有与人沟通等正常的社交能力。但精神疾病患者却不同,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因大脑神经出现问题,常常表现为异常的混乱的言语。从根本上来说,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3、心理治疗不需要用药。一般情况下,心理患者的问题不大时,一般只需要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治疗。但心理疾病严重的情况下,往往还需要佐以药物进行治疗。
由此看来,很多人对于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在临床上,存在有这一疾病症状的患者并不少。因而,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大家也应当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