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时间管理这件事

文 / 川叔聊职场
2018-06-18 21:25

聊聊时间管理这件事

坦白说,身为一个自认为自律性比较强的人,我很少看时间管理类的书。

因为我始终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为了应用,而不是照搬。

我很少帮别人列书单,尤其是写什么《三十岁的时候你最应该读的10本书》,这种书单打死我写未必写的出来。

最近先后结束了65场一对一咨询,完成了30多场微课分享,7月休整了一个月,居然在不知不觉当中滋生了懒癌。

加之北京天气时好时坏,大雨连连,湿气侵体,完全不想动,只想葛优躺。

等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懒癌缠身了。

原本养成了早晚读书,每周运动的习惯,都不知不觉丢到脑后,替换而来的是早晚刷手机,地铁刷手机,临睡刷手机,也不知道是刷个什么劲儿。

有时候打开公众号越来越没激情,甚至一些文章看了开头就已经预感到作者会怎么写了。

尤其是现在一些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格式都差不多,一个标题代表观点,然后开头就是,我先说两个故事吧!我有个朋友小A如何如何,还有个朋友小B如何如何,最后一总结,就是开头那句话。

以前大家管这种文章叫鸡汤文,现在大家都说这是毒鸡汤。

可不是,熬了一大锅水,放个鸡爪子,这哪是鸡汤啊~~

当你发现你状态不对的时候,第一步一定是自我诊断,就和看病一样,你哪不舒服你肯定自己先知道,然后自己会有一个基本的预判。

我现在是不是懒癌犯了?

最近刷手机好频繁,人生太空虚了吧?

名义上是休息,可其实我真的在休息么?貌似也挺累的啊!

因为之前得过懒癌,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没事儿打开手机刷微信,看朋友圈。

有事儿打开网页刷微博看豆瓣,你再傻也知道,亲啊!你这是又得了懒病了啊!

治疗懒癌,人人都有各自的方法。

我的方法是读书。

读书是很容易让我专注的一件事。

最近读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名字叫做《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

这本书一共就三章,按照作者的意思大概就是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里面做了很多小方法,当然初级篇最多介绍的是关于起床这件事,据说作者每天四点就起来。(你一定见过北京四点的清晨)

因为作者不上班,所以白天还有时间可以去睡觉。他介绍了很多自己起床,以及如何安排计划的办法,早起困难户不妨关注一下。

作者在这个章节里提出一个观点:只有傻瓜才用严格的日程表。

就是说我们以前用的那种几点到几点回邮件,几点到几点写PPT这种方法是不对的。

因为这种缺乏弹性的时间表很难执行,且很容易因为前面出了问题,就全盘被打乱。

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观点。

作者也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就是时间段方法。把一天分出不同主题的时间段。

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其实不重要,川叔前几天说了,提醒大家要独立思考,所以如果观点不同不妨看完自己琢磨一下。

川叔之前做过一个阶段的“时间支出记录”,就是记录我这一天的时间都是怎么过的,和记账差不多。

用这个方法总结出我这一周里经常在什么时间写作,经常在什么时间写报告,经常在什么时间觉得无聊、低效,这个记录表我大概做了一个月之后就不做了,因为我知道了我的时间周期运作规律之后,我只需要把我认为的“黄金时间”找到,之后安排相对应量级的工作就好了。

就是让最适合写作和有创意的时间去安排写东西和做创意,让最适合发呆和无聊的时间去做不费脑子重复处理的事儿,所谓的高效,不就是合适的时间,去做适当的事儿么?

第二章里作者引入了一个碎片清单的方法,外加清零行动,让自己的大脑空下来,但这个东西要因人而异,比如我如果看到桌子上的便签条超过五项,基本就陷入情绪焦躁的状态,完全无法集中,所以方法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学方法最好是找到其中的规律和适配性,自我加以改造,这样才可以让方法好用、管用、常用。

这个章节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你用了很久的那个任务优先级四象限方法是错的!!

什么!!

因为你根本分不清楚啊!尤其是一些琐事,到底哪个更重要?哪个更有限呢?

当然,作者给的建议是:看心情。

呃……什么鬼?!

大概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看那个当下,你觉得最重要的事儿。

因为不论多重要的事儿,都需要“人”去完成,你即是任务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很多时候我们特别纠结,只是因为有太多事儿,你都是知道很重要,却总是臣妾做不到啊!

哈哈哈!

川叔个人的方法是,当我们想去做一件理论上我们应该做,却迟迟没去做的事儿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件事,只是别人以为很重要,但你却并没有觉得它很重要!

比如:减肥。

比如:完成某报告。

拖延总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

告别拖延最好的办法其实我觉得是:先让你的心情顺过来。

如果自己觉得不肥,那就不减,但去做一个小范围的散步总是可以的吧!

报告这种事,只有老板看的重要啊!所以如果今天不想做,那先拉一个提纲草稿吧!

那些别人认为重要的事儿,对我们来说很多时候都是个屁。

但是我们总是把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之后责怪自己说,你看!你都这么肥了,还不运动。

你都懒成这样,又荒废一天。

不是懒造成了拖延的巨大后果,是你的抱怨和自责,让你越来越看不起自己。

我始终觉得,这比拖延可怕多了。

关于如何自我激励这件事儿,以后我们有空好好聊聊。

第三章探究了你坚持不下去的深层理由,作者使劲儿打击了那种,每天五分钟你也可以变成李嘉诚的傻逼成功学理论,也讨论了一下关于“打卡”这件事。

组团打卡这件事川叔之前做过,还为此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做还不晚。所以看到这里觉得特别有触动。

这个章节作者提出的新观点是,21天坚持是扯淡,他解读的意思是,坚持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正确的过程。希望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做一个聪明的坚持者。

虽然我个人认同这个理论,但现在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点缺乏,所以更多人喜欢人云亦云,特别希望别人的方法最好适合我,所以完全照搬照抄,最后很容易不了了之。

变化地接纳,是我认为养成一个习惯的原则。

不断去思考和体会,不断去调整,才是做一件事儿坚持的意义。

不要傻乎乎的做一个死打卡者,到最后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才最可怕。

《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这本书好不好川叔不能帮你做判断,不过至少有一点我很认同,就是接下来我也要尝试的“系统化”写作。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了最近的很多书依旧封面都写着,36个感人故事,24个成长瞬间什么的,碎片化的片段带来的是更碎片化的阅读,我总是希望尝试把自己要讲的东西,先做成一个整体,再切成几大块,再打碎,用碎片的方式让你看到。

这样你读起来虽然文章都看起来很短,却能够有联系,你思考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一个清晰的脉络,我知道这很难,也很容易费力不讨好,甚至那些读惯了微信的人根本就察觉不到区别,很可能看完还会说一句,不就是鸡汤么~~

所以,现在手里写的这本新书,我不想和别人,只是想和过去的自己比。

期望你在阅读的过程里,不仅仅是享受的,还是能引发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