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绑架犯拒绝透露章莹颖下落,其实属于正常心理!
首先剖析嫌犯克里,他是一名高材生,那么我们有理由判断他具备成熟的心智,理性的思维,因此,激情作案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绑架一定是他筹谋已久且进行了周全准备的。
他拥有着不同常人的智商与能力,自然对于法律的了解会比常人更多,能够熟练把握法律的漏洞和运用方式,不可避免的有了能够与警察博弈的契机。克里自始至终没有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任何的表态,甚至没有丝毫的愧疚,使得美国有关部门拿他毫无办法。
法律定案只讲究两点∶情况属实和证据确凿,在没有绝对证据的情况下嫌犯始终没有承认罪行,因而法律便无法断定作案动机进而无法确认罪行,案件一拖再拖,这也达到了他的目的,这场心理对抗克里暂且占据上风。
盼望解脱的心理初步判定一直无法批下,解脱成了克里接下来要达到的目标。警方在后来的调查有了惊人的发现,嫌犯是一家大型犯罪网站的正式会员,大量不良且关于犯罪的内容在这个网站上一览无遗,当中还赫然摆着不少真实的犯罪过程和心得,令人毛骨悚然。嫌犯克里在实施作案前在网站上可谓是做足了有关绑架谋杀的功课,外界的刺激和内心蠢蠢欲动的犯罪想法一步步诱惑着他,最终克里在脑中实现了完整的犯罪计划,并将其转化成了现实,酿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悲剧。
案件的侦破往往无法脱离罪犯的心理波动变化。环境、情绪、知识背景、性格等等都是制约审问的因素,再加上日积月累的精神方面施压,产生了言行举止失去平衡掌控的不良影响,最后导致走向盲区。无限制的压抑氛围促使他们被催生出反社会人格,脱离本人掌控。
无愧疚之心是最明显的一种征兆,对他人情绪表现出不作为,不和他人交流,呈自我封闭的状态。尽管在理智的作用下他们清楚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但他们仍旧会不由自主的去实施犯罪行为。
世界范围内的数据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有70%的罪犯,是由于缺乏教育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在三观最初形成的阶段,缺乏正确的引导。根据犯罪心理学观点,本案中的克里具有反社会型人格是毋庸置疑的,犯罪一词在他还是个孩童的时候就已经深扎进了他的心里,才导致一步一步控制他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