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吃穿管学习管身体,但真正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文 / 上游新闻
2018-05-31 08:39

我们平时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是否吃得好、用得好、学习得好上面了,作为父母,你们认认真真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步,成人世界的各种关系过早的影响到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压力都成百倍的大于过去。“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介绍,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父母管吃穿管学习管身体,但真正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成人后心理疾病就会好?

“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步,成人世界的各种关系过早地影响到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压力都成百倍的大于过去。”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表示,儿童心理疾病并不是说到十七八岁成人以后就完全好了,如果不治疗,不及时干预,到成人世界里面还会存在,所以,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社会都来呼吁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刘华清表示,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行为问题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应对方式问题和主观幸福感缺失等,严重者还会产生心理疾病。青少年心理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叛逆及依赖的冲突、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使他们的焦虑情绪较重。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较浅,抗挫折能力较低,因而更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个人因素,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家庭方面,家长要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对孩子有适度的期望,用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孩子和引导孩子。

学校方面要积极引导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润物无声。要组织并引导孩子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认真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班级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如果发现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早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和诊断。

社会层面要利用并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社会上不良风气波及到学校,避免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积极利用各种传媒丰富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增长知识,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父母管吃穿管学习管身体,但真正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游戏成瘾建议找专业人士治疗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游戏已从传统的电脑转移至手机等移动设备,不少青少年存在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刘华清指出,要想戒掉“网瘾”,更应该注意“网瘾”背后的成因。

刘华清认为,很多游戏成瘾或者网络过度使用的青少年,本身家庭关系就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自身存在身体或精神上的问题,打游戏只是一种外在的发泄方式。

对于是否“上瘾”这个问题,刘华清建议,如果青少年存在打游戏时间过长,比如超过6个小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以至无法摆脱,一旦不让玩游戏,就会出现如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寝食难安、饮食不好等症状,就要到医院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并辅助药物治疗。“就像酒精成瘾、其他物质成瘾一样,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刘华清说。

因为不少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所以,这里还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视力问题。再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和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导致近视儿童越来越多对此,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杨晓慧表示:“近视的发生发展和环境、遗传这两大因素都有很大关系。目前,近视的预防,主要是从改变环境因素入手。青少年时期的视觉发育尚未完成,他们的学习工作又非常繁重,他们对电子产品使用的自控能力比较弱。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加强指导,尽量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以减少这种行为方式对他们视力的影响。此外,还要改善他们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写字时歪脑袋,还有握笔时指尖距笔尖太近,比如说在晃动的公交车上阅读,这些都是不良的用眼习惯需要改正。”

父母管吃穿管学习管身体,但真正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自控力较差要积极干预

有些孩子上课时会注意力特别分散,动作增多,动来动去,和同学说话。北大六院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指出,这些孩子不仅在学校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表现出作业做的得慢、拖拉、粗心,平时做事也丢三落四、虎头蛇尾,在多种场合都会有这种表现,这种情况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俗称多动症。

“这种因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大约5%左右,这种孩子主要是自控能力差导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同龄孩子比比较弱,同时,在走神和多动孩子的生活历史当中,尤其在早年的生活当中有过被分离、被抛弃的体验。一些家长工作很忙、很紧张,在孩子7个月、8个月、1岁,将孩子送到祖父母身边抚养,就很容易引起注意力和多动的问题。”

曹庆久指出,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孩子,一定要进行积极的行为干预,如果影响学习、影响生活比较明显,必要时做一些药物干预。同时也要呼吁让0—6岁的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样心理健康更好,会避免将来在青少年期出现更大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

父母管吃穿管学习管身体,但真正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孩子应该和父母保有一定的隐私

这时,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拿捏得好这“亲密”二字。在很多家族当中,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但是,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孩子面前换衣服,会不会对他们的心理和性教育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1、小孩早熟

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性别的区分了,家长在孩子面前换衣服,会导致孩子的性意识的过早产生,假如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引导,那就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犯下大错。

2、小孩不懂得珍惜自己

曾经有个新闻,小姑娘因为经常看到妈妈换衣服,就认为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于是,就把在别人面前换衣服也不当回事。在小姑娘12岁的时候,在一次郊游过程中,她当着很多外人面前换衣服,而现场有几个年龄比较大的小男孩,对小姑娘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小孩的性萌芽始于三岁,三到六岁期间是孩子性教育的最佳时间。三岁之前,孩子对性别并无概念。他们看到大人的身体只是非常好奇,大人应该诚实地告诉他们身体的部位,不应该避讳。

小孩过了三岁,父母就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脱衣服了,这有助于小孩的隐私意识的建立。

有的小孩的性意识开始的比较晚,但是也不能超过五岁。并且在小孩5岁之后,妈妈就不要再在小孩面前换衣服了,爸爸也是如此。父母此时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换衣服的时候要避开孩子,并且帮孩子换衣服的时候,也要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尊重彼此的习惯和意识。

国外的父母也是同样的观点,在法国一般小孩五岁之后,大人就不会再和孩子在一起洗澡,也不会在小孩面前换衣服。美国的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4岁之后的孩子应该和父母有一定的隐私,不应该太过亲密。

孩子的行为实际上都是父母造成的,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说,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孩子,使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来源:北京晚报、新民晚报、铜陵新闻网、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