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瘦,要么死——神经性厌食

文 / 爱思想
2018-05-28 12:42

【心理导读】‍

很难想象一条讨厌水的鱼怎么才能活下去,可有些人却不能和维系自己生命的食物和平相处。厌食症就是通过这样残酷的手段一点点地蚕食生命的。对于厌食症,你了解多少呢?

半年前,她正全力以赴地备战高考。但是迫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她出现了消化不良、食欲差、胃痛、腹胀、便秘等症状,后来她不幸落榜了,整个人一下子陷入崩溃的边缘。

一次,一位亲戚来串门,无意间说到她的腿长得没有姐姐的好看。姑娘当场就气抽过去,从此以后,她每顿饭都要与家人谈条件,因为害怕变胖。不知不觉,姑娘的饭量递减到每天两顿,而每顿也只吃二两主食。

一段时间后,她除了少量巧克力,不再吃任何食物。慢慢地,她开始不洗脸不洗脚,因为担心别人看见她在自我折磨下日渐惨不忍睹的肢体。她也似乎觉察到自己的身体非常虚弱,顿感病势沉重,于是写好遗书,向父母交待后事。

此后的一天,她突然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血压骤降,被送到医院紧急救治。经过整整三天三夜的抢救,医生才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此时她的体重已从开始时的45kg猛降到29kg,天天需要卧床,一切活动都需要人帮忙。曾经清秀的面庞也变得干瘪没有弹性,看起来就像个年近古稀的老太太,但是即便到了这个地步,她还念念不忘:我不要吃东西,我怕胖,吃完后肚子胀。

最后医院方面对她的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极度营养不良。

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究竟是什么魔力让她有如此魄力超脱口腹之欲的享受,摆脱来自本能的限制?我们很难想象一条讨厌水的鱼会怎样生活,可有些人却偏偏不能和维系自己生命的食物和平相处。厌食症就是通过这种残酷的手段一点点地蚕食生命(尤其是年轻女性的生命)的。

先说个远点儿的话题,话说13世纪的欧洲,信仰天主教的女孩子们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常年仅以一点点食物果腹,视饥饿为洗脱原罪。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不是在玩命吗?但是人家却把这叫作“神圣节食”。也许你又杞人忧天了,心想,“这要是万一饿出个好歹,那可怎么办?”孤陋寡闻了吧,人家信徒就算因此死掉,也会自豪地把它看作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这是不是也能说是对女人味蕾的一个最佳回敬,但愿这么惨烈的事情还是不要发生得好。

后来,随着时代车轮的向前翻滚,厌食症也再次借尸还魂,瘦削如平板的身材再次受到所有潮人的追捧。一时间,芭蕾舞女、体操运动员和时尚模特一起席卷东西方世界,“要么瘦,要么死”——这个口号更是成为时尚界的“流行病”,估计女人们心中的理想腰围也就是吉野家标准碗碗口的粗细吧。不得不说,在身材面前,所有女人都是真真正正的受虐狂啊。

不过,从此女人的胃就过上好日子了吗?呵呵,这下该我们的厌食症登场了,顾名思义,你也能大概推断出它的作案手段:年轻爱美的女孩子,在它的怂恿下,节食减肥瘦过头,终于被它陷害。

那些患上神经性厌食症的人们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别人眼中,他们就是一个个憔悴的、生病的、饿得半死不活的虚弱的人,但是在这些人眼里,却没有这些感受,有的只是觉得身上的哪些部位,如胳膊啊、腿啊,或者是肚子,应该再减去多少斤两。更让人觉得荒唐的是,如果过了一天他们还保持原来的体重,没有任何减少,就如同遭遇灭顶之灾,于是,妹子们又纷纷过上了饿得扶墙,死磕健身房的瘦腰生活。

实际上,一个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永远不会对其体重减轻的程度感到满意,若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意,不知会引起他们多大的恐慌、焦虑和抑郁。也正因为这种扭曲的观念,神经性厌食症者很少主动求医,一般是迫于家人或者朋友的压力才选择治疗。但是一旦患上它,往往会比神经性贪食症更容易转化成慢性的,对治疗的反应也更差。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所有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不是抑郁症,而是看似不起眼的神经性厌食症。

那么,是什么驱使人们进入这种自我惩罚性的游戏中呢?不说别的,打开电视与电脑,各种减肥广告和诸多诸如“不瘦就去死”的呼喊扑面而来,外加明星们的“以身作则”,这些“榜样”的示范作用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不减肥,岂不是太逆天了,而女性更是无法阻挡这种铺天盖地而来的压力。

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女人眼里最具吸引力的体重远比她们现在的实际体重要低得多,而男人眼里最具吸引力的体重远比他们现在的实际体重要高得多。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进食障碍多发于女性身上。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引发进食性障碍的,还有生物因素。像许多心理障碍一样,进食障碍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通常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进食障碍,其发病率要比一般人群高4~5倍,因为面对生活中同样的刺激事件,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倾向。

除此之外,进食障碍患者大多都有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当一个正常的人说:“算了!我再也不减了!”一下子就会全盘放弃。但是对追求完美的人而言,一旦结果不如所愿,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失败,都会在无形中积蓄很多压力,最终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如此看来,盲目厌食实在不可取,千万不要因小失大,造成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