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管理中的心理学——做好心理准备
自我的心理管理
所谓心理管理即是人通过对自己心理的调节,力图保持某种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自我的心理管理从始至终起着一种内部调控的作用。自我管理是人类对自身的管理,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作为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是工作的重点,这其中除了对员工的管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还要进行自我的心理管理。也就是说,管理者应该从自己的心理上进行准备和提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把管理工作做好。
做好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就是在进行某项行为之前所做的心理管理,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机能提高到和行为相适应的高度上来,以便行为的顺利实施。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之前,首先应该从心理上对所要进行的管理行为做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自己的心里有一个预期和提前量,这样才能在管理的过程中将管理行为和管理思想真正贯彻到位。
做个无私的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因为员工会将你的行为在潜意识里形成自己的行为标准。而一个管理者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将所有员工装在自己心里,用一杆秤去衡量所有员工的表现。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应该是一个无私的人,一个会将所有员工平等对待的人。这是管理者必须要做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培养。
一个管理者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员工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在管理者完成自我的心理管理过程之后,他需要将自己的这个心理能力运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比如,他要考虑如何把所有员工的心力集中到一起,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协力完成共同的目标。因此,管理者要从心理上认识到其工作的重点应该在员工身上,而不是工作本身。尤其是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比那些高层管理者更多地接触到员工。既然是与员工接触,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心底无私,在自己的心里将员工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管理者的心既不能偏左,也不能靠右。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真正从心理上完成这样的自我管理,那么他就很难要求自己的员工,甚至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反感。因此,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心底无私”,才能赢得“天地宽”。
在工作中,往往为了工作的需要,管理者要抛开自己的心理偏向,比如手下得力员工的调动,就是一件让每个管理者头疼的事情。因为,本身得力下级就是管理者自己很器重和欣赏的,是从心理上得到认可的,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方法自己都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相互已经建立了心理默契和愉快的工作关系,甚至私下的交情也不错。现在要被突然从你的团队中调走,的确令人苦恼。但是为了工作的整体需要,那么此时就需要你首先从公司的人事部署、经营策略和本部门的工作方针考虑,明确自己的工作需要;再仔细分析下级的工作能力、性质、耐力和其他的潜质;然后,就是你运用自己心理管理能力的时候了,你就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决定取舍。
当然,你还必须和你的下级讲清楚,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心理趋向,这需要诚恳的态度和心理上的沟通。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以上的心理准备,那么你就可以开门见山地去说:“这是出于整个公司和工作的考虑,尽管你一直工作很努力,工作成绩也很好,但你对本部门工作的熟悉正是你的优势,何况从整体上和将来的发展考虑,在别的部门更能发挥你的能力。”这虽然总是让人感到难堪,但你要知道,在公事上你应该是对公司负责,而不是对某个下级负责。这自然也与你的心理偏向和个人感情无关,你私下里可以耐心地向他做出更详细的解释,就不至于因此而影响相互的关系。
我们常说“公事公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底无私才是你赢得员工认可和尊重的前提。这尤其在你解雇自己得力和喜欢的员工时表现得更加突出。当然要做到公事公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要放弃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认同,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试和管理,不让你的心理判断影响思想的理性判断。这可能很难,但你必须这么去做,因为,心理判断往往应该服从思想的理性判断。但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做到,甚至公私不分,那你的下级也会效仿,从而导致公司秩序混乱。不仅如此,员工也会因此对上级产生不信任,并产生反抗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富有正义感的员工,总会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那公司的情况就会更糟糕。
由此可见,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在内心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当然,从赏罚的角度来说,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一般人都喜欢奖赏而害怕惩罚,但赏罚分明可以让员工士气大增,更容易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同样也是管理者进行自我心理管理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们都熟知“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历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可以说是赏罚分明的一个典范事例。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很熟知那段历史,当时,街亭是魏蜀两军的必争之地。蜀将马谡熟读兵书,深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在心理上已经建立了对马谡的高度认同。当马谡自己力争为先锋去镇守街亭时,诸葛亮明白事关重大,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还任命大将王平做他的助手。但是由于马谡并没有完全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加上他自己刚愎自用,不理王平等人的劝阻,弃城不守,舍水上山,犯了兵家大忌。结果,魏军将蜀军团团围住,切断其水和粮草的来源。蜀军大乱,在魏军强大的攻势下不可避免地溃败了,街亭战略要地失守。结果导致诸葛亮整个战略难以实施,丧失最佳的战略时机,一出岐山宣告失败。诸葛亮退回汉中之后,严厉追究马谡街亭失守的责任,最后以军法论处。
我们都能看到诸葛亮心里的难受和激烈的内心斗争,以及他有多么的不忍心,但诸葛亮更明白,如果不按军法从事,他将失去手下大将的人心,兴复汉室的理想就彻底成了一句空话。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会有深刻的印象,诸葛亮犹豫,在中军帐反复思量,是有爱惜人才的因素,但他内心深知,这是必须要下的决心。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完成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心理救赎。他的内心斗争,也是原有的心理机制与自我心理管理能力的一次较量,这个较量的结果就是对自我心理管理的最好诠释。
诸葛亮赏罚分明的做法赢得了手下大将的拥护和诚服,也更加强了自己的威性。
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或者说一个懂得自我心理管理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个人感情,更知道什么时候必须使用自我心理管理的能力来做出有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取舍,那就是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