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四大误解,你相信哪一个?

文 /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2018-05-12 20:1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目前有 3 亿多人罹患抑郁症。近年来也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抑郁症”已经变成了一个熟悉词汇,但是目前在认识和诊疗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抑郁情绪、抑郁状态是抑郁症。

抑郁情绪,是一个人的正常情绪。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恐惊」,抑郁情绪是在我们遇到压力、挫折、悲伤时出现的负性情绪,和环境相关、程度适宜、时间较短,并且与机体的个性有关。

比如说考试没考好,或跟女朋友(男朋友)吵架了,就会出现短暂的抑郁情绪。

这些抑郁情绪都是情境性的,随着事件过去,情绪就会平复。

抑郁状态,即持续的抑郁情绪,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不开心、茶饭不思,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抑郁状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开心但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持续时间比较长;另一种如失恋的情况,短时间内很多日常事务的执行会受到影响。

但通常来说抑郁状态对于社会功能的影响不超过两个星期。 抑郁情绪、抑郁状态都不能称之为抑郁症。

误区二:临床上将抑郁症状误诊为抑郁症。

抑郁症状的概念是从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讲的。

抑郁症状包括抑郁情绪、兴趣下降、快感缺失,以及精力下降、躯体疼痛、焦虑、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自杀意念等,这些统称为抑郁综合征。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而能够出现抑郁症状的疾病有很多,比如双相情感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帕金森综合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等。

另外,一些药物也有可能引起抑郁情绪或症状,如长期服用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物。

由躯体疾病或药物直接所引起的抑郁症状,通常为伴随症状,不诊断为抑郁症。

抑郁症是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和其他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前提下,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劳累和精力下降(三个核心症状符合两条),注意力减退、自我评价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对前途感到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七个附加症状至少符合两条),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并且至少有轻度的日常工作和社交能力受损,方才诊断。

误区三:临床上重视生物学治疗,忽略非药物治疗。

抑郁症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的发现和提供。

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偏重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忽略了心理治疗及心理康复——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误区四,担心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害怕越吃越傻。

实际上,抗抑郁药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也可以改善认知功能。

在抑郁发作期有90%左右的人有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工作效能差等表现,在抑郁缓解期这个比例下降到40%左右。

因此,抗抑郁治疗不会让人变傻,而是在改善抑郁的同时,帮助恢复认知能力。

当然认知的恢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还不够,还需要结合一些其他治疗手段,如运动、冥想、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这样才能使抑郁症患者得到全面的康复。

抑郁症是被痛苦包裹的绝望,或许我们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但给予恰当的治疗与关怀,就能让这些脆弱的生命得以维持,悲剧也就不会一次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