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理都有毛病,这句话绝对没毛病,你不要否认
存在主义
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
存在主义及其衍生心理问题
心理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实证行为学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当然现在三者是并行的,各有长短。存在主义在欧洲多是消极的反抗,传到美国则被赋予了更多积极的因素。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的理论基石是“人的深度自觉”,更倾向于积极的人本主义色彩,否定精神分析的非理性决定论和行为主义的机械刺激反应模型。
焦虑产生的防御机制提供了安全感,也阻碍了成长与体验。人的心理困扰,很多时候用力比多驱力和刺激反应模型无法解释。欧文·亚隆认为,对存在主义终极问题的关怀是破解焦虑的重要切口。存在主义心理学动力将“驱力→焦虑→防御机制”模型改为“对终极问题的觉察→焦虑→防御机制”。
那一个存在主义者面临哪些终极问题呢?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四大问题简言之:
死亡
自由
孤独
无意义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针对“存在无意义”的问题摘录点有的没的药方,对于前三个终极问题,这里不再展开。有兴趣或有心理困惑的童鞋可以自己去阅读,肯定会收获颇丰。
“
存在的意义,有解还是无解
1
如今我们大部分人都相信“明天会更好”,可历史的人们更持久地认为“今不如昔”。意义有其历史性,并不是一贯的。前工业社会的人们面临许多生活问题,可并不包括当今盛行的缺乏意义的问题。科学把冰冷的世界推到我们面前,创造的门槛越来越高以至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有创造性,人们空闲的时间越来越多……传统赖以生存的普遍的意义逐步消散,越来越原子化的个体亟待寻找新的意义支撑。
2
跳出生活看生活,是很多智者给出的建议,可是这里蕴藏着一个危机。一方面,自我觉察、跳出自身视角、从远处看自己的能力是人类最有价值的特质之一。另一方面,跳的太高,甚至到了全球或宇宙视角,你会发现人类和其它生物一样愚蠢而渺小,那丰富、充满体验的片刻在时间的无限延展中变得微不足道。
3
存在主义理念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也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是另一副样子。人构成了自身、自己的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自身所处的情境。生命只是存在着,我们则恰好被投入其中,生命不需要理由,也不存在“意义”,就像一棵树一株草。在宇宙中没有宏大的设计,没有指导生活的原则,除非个体自己创造这些原则。最后,问题变成了“需要意义的个体如何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找到意义?”
”
一些基本的原则
萨特借俄瑞斯忒斯之口说出了著名的存在主义宣言:“人的生活始于绝望的另一端。”存在主义给了人类几乎无限制的自由空间,虽然存在主义无法告知你具体free to do sth,却让你free from everyth,一旦你发自内心的认可这一观念,哪怕是一瞬间,你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从未如此自在、轻盈!
欧文特别指出,当面临死亡、孤独和自由诸问题,都必须直接处理,可面临意义问题时,应该转移。什么意思呢?意义是活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有时甚至要去除反思。每个人须学会参与生活,赋予意义,投身实践。人们须让自己沉浸在生活的洪流之中,让疑问随水流逝。
存在主义者可以摆脱一切道德的、传统的枷锁,轻装上阵追寻意义了,却往往感觉到“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存在主义的意义探索之旅同样需要一些原则,尽管看上去有些多余,甚至有自我欺骗之意。
下面将列出这些关键词:
利他
养小孩可以说是这世界上最亏本的买卖,可是父母却从中找到了金钱买不到的意义感。无论东西方,都把利他行为视为高尚之举,这背后肯定有超越宗教和功利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确实从帮助他人获得了自身价值。当然,这里的利他不是自以为是的“为别人好”,不是强迫,不是占有,而是基于成熟的爱的给予。我们也要明白自己的利他行为有自我需求之义,以免造成失控的期望。
为理想奉献
我们很容易被影视剧中主人公的激情所感染,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一刻的自己是充实的,明白为理想奉献的意义所在,可那也只是一瞬间,更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人,一方面被社会框框压的死死的,另一方面也没有真切的理想标的,这一窘境小透明也置身其中,无法自拔,这里提供两条粗鄙的建议:一、对自己真诚的剖析;二、追随你崇拜的人。
创造性
创造全新的东西,可以有效地消解无意义感,创造本身提供了自身的合理性,没有必要再去问“为了什么”,创造就是“存在本身的理由”。创造是正确的,将自身投入创造中是正确的。那些扼杀创造力的工作让人变得机械,不管其薪水有多高,都无法使人满足。创造性的事物不限于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你也可以以创造性的方式去教学、做饭、游戏、学习,给生命增添价值。
享乐
想吃鸡就吃鸡,想追剧就追剧,想撸一发就撸一发……享乐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哲学渊源,享乐主义者认为,每个人对未来做出计划,选择某条路而放弃另一条路,其依据是是否会让自己更快乐亦或不那么不快乐。当然,享乐主义的思想框架又弹性十足,暂时的不舒服是对将来快乐的投资,这是快乐原则对现实原则的让步。当然,享乐主义也有不应以他者痛苦为代价的边界。
自我实现
另一个个人意义的来源是相信人类必须力争实现自我,人们应该献身于实现自己的潜能。自我实现对马斯洛来说有着特别的重要性,他将自我实现视为人类最高需求。之前的心理学家多关注病态心理学,马斯洛却看重心理健康,想了解自我实现的内涵,可以看马斯洛的名著《动机与人格》。
后记
细心的童鞋可以看出,上述的后两种意义(享乐主义、自我实现)和前面的几种意义(利他主义、献身理想、创造性)在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所不同,即前者与自我有关,后者则与超我有关。意义求之于内,往往容易走向虚无,大多数持久的意义都有超越自我的特质。非自我超越的态度的危险,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明显,一个人越是关注自我,就越是难以获得满足。自我超越是弗兰克尔处理人生意义问题的主要特色,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下他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绕了一大圈,存在主义意义原则,貌似和传统道德说教并无多大区别,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小透明白哔哔了(呜呜呜……)小透明说了,上述的种种原则只是有的没的药方,有问题了可以吃吃看,正常人自然可以丢一旁。小透明自以为,存在主义最吸引人的是深藏其中的无限可能性,而非新的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