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家庭教育都有哪些误区,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孩子问题?

文 / 家庭教育先行者
2018-05-10 20:14

著名作家郑渊洁曾说过:毁掉一个孩子最佳的做法就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他贬到卑微的地位上。

中国当前家庭教育都有哪些误区,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孩子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材,但最后为什么孩子出现了差异,主要就是因为当前中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误区,而很多家庭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那我们都存在哪些误区呢?

家教误区之望子成龙

许多家长成材心切,恨不得从受精卵开始就进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把唐诗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种兴趣班不惜血本,个个都是宋 祖 英、朗朗、陈丹青、刘翔的结合体方才能显出你教育的成功。完全不会也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死记硬背,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 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我也奇怪了,中国式考试题目也变态翻倍,非要让记住成吉思汗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有什么卵用?更可笑的是,我亲自遇到一 个题目,你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划上横线,结果却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不成了老师喜欢的一句话了吗?变态考题无疑在培养孩子察言观色猜人心思的技能。

家教误区之过分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 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 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 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家教误区之物质刺激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 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 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家教误区之道德教育空白

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 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 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95分,仅此而已。

家教误区之棍棒之下出孝子

热衷于虎爸狼妈的推崇,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等等,我们传统的打子秘籍就这样传了下来,一部经典武侠连续剧才刚刚开头,接下来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孩子毕竟是孩子出现问题也是很正常,但是作为家长也不能说不作为,那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又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及时制止孩子的错误想法和做法呢?首先咱们肯定是不能在人前批评教育孩子,但如果不及时的跟孩子沟通,孩子可能就把这事给忘却了。

具体怎么做呢?

1、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中国当前家庭教育都有哪些误区,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孩子问题?

中国当前家庭教育都有哪些误区,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孩子问题?

5、要学会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6、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7、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而真正要彻底毁掉他,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等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中国当前家庭教育都有哪些误区,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孩子问题?

我们总说,孩子有时候真的太伤人。他洞悉着每一个同龄或者不同龄的孩子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所以,当他有意伤人,那必然是一击必中。因为他也是孩子,他比任何人知道孩子的软肋。而那些崇尚人前教子的人,也无异于此,更是再狠心不过。

人前教子,这句话应是出自《朱子训家》:堂前教子,枕边教妻,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因为其效用,为后世广大民众所用。

人前教子,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家长没有人前人后的概念,想起来就教育孩子,并不会避讳场合。比如在公众场合,或者在外人面前,孩子做了一些事情。家长认为她做的不对、不好,于是不回避外人就开始教育孩子。

2、家长认为人前教子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有的父母也许对自己的教育能力并不自信,所以希望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自己教育孩子。而事实证明,人前教子,孩子一般都不会反抗、顶嘴,看起来是很好的方法。

3、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家长潜意识里把在别人面前教育孩子,当成对自己能力以及权威的一种展现,并不纯粹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在公众场合或者外人面前,孩子没有做什么事,但是家长想起孩子私底下做过的一些事情,直接就提出来一通教育。

中国当前家庭教育都有哪些误区,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孩子问题?

中国当前家庭教育都有哪些误区,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孩子问题?

在人前教子时,家长可以很好地借助外人的眼光,人为的令孩子产生羞耻感、羞愧感,虽然这件事的起因可能与周围人无关。而一个感觉羞耻的孩子大多是不会反抗的,所以孩子的沉默与感到羞耻的脸庞,让家长误以为人前教子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即使反抗,往往也是因为受不了了,情绪爆发,那么家长就更有理由继续教育一个情绪爆发的孩子)

但人前教子所产生的羞耻感真的能让孩子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

答案是,并不是。

真正会令人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情绪,是内疚。内疚与羞耻有所不同。内疚是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的情绪,是出于对自己曾经的行为的反省之后产生的感受,是个人化、内省的情绪;羞耻则不一定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也不一定出于任何反省,而更多的是与他人的目光有关。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行为有反思,认识到自己错误,那么她就会产生内疚感,这与是不是在人前没有关系。如果在人前对这个人的错误横加指责,这个人会产生羞耻感,但是他内心不一定是真的认识到自己有什么错,他感受到的更多是丢脸。而人在感到羞耻的时候,他反而不容易去反省,因为羞耻这种情绪令他的关注重点在外界,而不是自己的内心。回想一下,当你感觉丢脸时,你是不是更多的是想着如何逃离这个丢脸的情境?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反而更会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设法维护别人好评的心思也就愈淡薄”。

所以说人前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1、4岁以下的孩子

此时,孩子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并且很难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他们无论是视觉记忆还是听觉记忆都不会保留很长时间,那么此时家长就可以采取立即教育的方法:把孩子拉到一边,蹲下来和他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小声且严肃的告诉他:“刚才你的行为是错误的,给别人带来了什么样不好的影响,你现在必须要做出xx行动。”和孩子确认,他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再带领小朋友重新回到事故现场。而在小朋友做出正确的反馈之后,家长则需要给予鼓励和认同(这一点很重要)。

Ps: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知道如何面对错误,不是逃避而是做出正确的改善行为。与此同时,还能给事故现场其他的小朋友或家长做出正确示范——孩子触犯规则后并没有漠视,而是积极的面对(由于这个年龄以下的小朋友并不太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道歉,因此家长在离开事故现场后要通过代入法、故事讲述法等方法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是不对的)

2、4岁以上的孩子

这时候,孩子的记忆能力已经得到提高了,当天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在晚间的时候还能回忆起来。家长除了可以在事故现场先引导小朋友做出正确的处理问题的反馈外,还可以在孩子晚间入睡前将事情提出来,与孩子再次讨论一次,并且帮他分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可以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式。

即使是再小的孩子,也是需要面子的。父母仅凭经验做事,或许能收到效果,但同时也可能带着极大的弊端。只有父母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快乐才会一直延续下去。值得一提的是,比起人前人后,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和方法。而这句话的背后是孩子对父母超越了所谓面子、自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