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延症,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3点道理

文 / 说你喜欢我吧
2018-05-01 17:04

生活中,工作中,总有一些事情,被拖延了好久才去做。是因为太难做吗?多数时候不是,不仅不是,反而是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简单轻巧的的事情复杂麻烦化了。

在自己完成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多么困难和麻烦,远没有在接触之初所想的那般艰难。然而事情经历了很久才结束,若是自己的事情,难免不对自己失望,若是别人相托之事,那就又多了几分愧疚。

这些被搁置的事情,因为何种原因被拖延?又该如何去解决?对于每一个想要突破的人来说,这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功课。

01.所做非所爱

人能做好一件事,往往有两种内在的诱因在起作用:一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完成了这个项目就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奖金,带家人去普吉岛好好游玩一番;背完了这本英语书,过六级的希望就大大提升,毕业了到自己向往的那家外企和精英们一起共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是奔跑路上的指路灯,指引着自己加速奔向目的地,调动起内心最大的积极性。

有很多时候,自己的工作虽然不是内心喜欢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当你出色完成了工作时,就理所当然地能够得到物质亦或是精神上的奖励。

在开始这项工作之前,将这种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最大程度具体化:将普吉岛美丽的沙滩、碧蓝的天空照片设置为手机和电脑的背景,看到它们就好像自己明天就要出发了;将向往的外企公司的出国培训福利写在英语书的扉页,每次开始背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马上要向着一群外国人开始侃侃而谈了。

关于拖延症,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3点道理

有回报的事情自然是好的,给了人们美好的憧憬,然而世上的事并非全都这般美好,总有令人哀叹的苦楚使人想要逃离,这就不得不说到另外一个诱因:对痛苦的逃避——考完这场试卷,哪怕上不了好学校,也不再想要回到那学校受煎熬了;核对完了这笔账目,希望不出什么差错以免被罚,就谢天谢地了。对痛苦生活的厌倦和恐惧,像是逃亡路上的追兵,迫使自己不得不加速前进,摆脱追捕。

关于拖延症,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3点道理

02. 缺乏监督

很多时候没有做好一件事,是因为缺乏合适的监督:

下决心每晚自习课结束后去操场跑5圈,才坚持了3天就开始懈怠的念头:今天学习太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这两天太冷了要不要停几天再跑,室友的Dota三缺一最终结束了你的踌躇;

看到别人漂亮的手绘,买了几本素描书打算每天坚持画30分钟,刚学会了投影和阴影的手法就开始疑惑:自己学的这么慢是不是不是这块料、别人都是有天分的吧?原本信誓旦旦的计划就此搁浅。

这些熟悉的经历每个人似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受到鼓舞的某一刻定下一个励志的目标,想象着自己变好的样子。然而想象总是美好的,想要达成目标,往往需要那看似单调无趣的持之以恒。这中间多半会被拖延、懒惰所耽误,因为完不成也不会有什么惩罚,大不了活得平庸一些。这种想法的日见侵蚀最终多导致计划中断、目标抛却脑后,和对自我的少许失望。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外来的监督:

想要坚持跑步,就和两三好友一同制定课后跑步的计划:每天赛跑前打卡鼓劲、赛跑后分享心得。有了这样的约束存在,怕是极少会出现拖延和懈怠了,因为这些会被看做低劣的品行影响颜面,也会影响团体的士气和氛围。

想要学习绘画,就找一个共同爱好者一同坚持,每日分享学习的心得和成果。同时制定规则,赏罚分明,若是哪一天不想坚持了,看到同伴的一天天进步,些许会激发你那不甘落后的决心。

外在的制约对于克服个人的懒惰和拖延,有着显著的效果。一个人因为自尊心或者集体荣誉感,往往都不愿被看做那个拖后腿的异类。

关于拖延症,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3点道理

03. 完美主义者

想开一场个人演唱会,因为信心不够一直未能如期开始——担心自己唱功不好仍需练习、忧虑观众太少场面尴尬、害怕熟人看到嘲笑不自量力。在种种担忧与惧怕中,演唱会始终未能举办。

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有如上的烦恼:想要完成一个小小的心愿,因为担心无法做到最好,就一直拖着不去做;因为想做得太完美,一件小事准备了好久,依然没有开始。在漫长的准备过程中,早已没了最初的那份兴致。

完美主义很多时候是一种累赘,不仅无利于把事情做到精致,反而连最基本的事情都无法做好。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想到就即刻投入的“头脑发热”:

想开一场小小演唱会,当想到合适的主题时,立刻打开手机,把能想到的符合主题的歌曲名字记录下来,再去为每首歌寻找合适的背景画;这样就从[要不要开演唱会]、[开什么样的演唱会]转移到[如何把想到的这个主题的演唱会开起来], 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挑选歌曲、选择适合乐器、寻找帮手......

想给妈妈一份意外的惊喜,当看到手机里妈妈的照片,想要做成一本精致的相册时,立刻记下想要做多大的尺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颜色,这样就从[要不要做相册]、[做什么样的相册]转移到[如何用已有的照片制作一本相册], 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打印照片、选择颜色、设置爱的问候语......

如果一定要思前想后、把一切准备都在心里思考妥当了再去做,怕是演唱会开不起来,妈妈的相册也迟迟做不好。

关于拖延症,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3点道理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通过试验发现:一般人对于已完成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却,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成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

一件事情,一旦开始了,哪怕只做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也会一直念念不忘,只要有可能,总会尽快完成它。

恰恰是因为人的这种心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帮助我们解决拖延症的困扰:

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临近放假的时候,各科的老师都布置了假期作业,然而假期大半快要过去了,作业仍然原封未动躺在书包里。有一天小弟翻开你的书包玩,当你看到那本数学题目,拿起了不经意翻了翻,看到一道很有意思的数学题,不禁心里思考着答案,接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你做完这道题,居然一口气又做了十几道,连一旁小弟的吵闹声都没使你分心。

下一次,当你因为完美主义或者畏惧亦或懒散不想去做某件事情,不妨先骗骗自己:

家里的卫生好久未打扫,这次先用15分钟把卧室打扫了,扯开了架势把客厅和厨房居然也打扫干净了;后院的花草已好久未打理,这次先给那几盆水仙松松土,活动开了身子把几盆多肉也料理了一番......

本来打算只做几分钟,或者先做最简单的事情,结果居然连续做了1小时,并且连那些困难的事情也做完了。

当你进入状态时,就相当于开启了一个任务,将[要不要做]变成[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

关于拖延症,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3点道理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原来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当一件事情已经完成时,自我的欲望已得到满足,如果工作还未完成,这一动机便使他对此印象极其深刻。

知乎大V Lachel曾说:“[完全没有开始]跟[开始了但没有做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让我们心安理得地耽于筹划,思考,权衡,做决定——尽管实际上,我们只是把执行的时间往后拖延;后者则会逼迫我们用尽办法,把这件事情做完,结束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这样才能让我们心安。[填充目标]跟[从零开始],两者在我们心里上的理解,是全然不同的,最终的执行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想练习打篮球,就把篮球放在门前鞋柜处,原准备出门遛狗的计划,极有可能就被打篮球取代;想提升手账水平,就把绘本、水笔和染料整齐摆在一起,放在桌上最可触及的地方,无论何时想到了都可以随时即练。

下一次,当你想要坚持自己的爱好,不妨简化一切步骤,让自己可以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去启动它,相信更容易持之以恒实现目标。

关于拖延症,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3点道理

04. 结语

据说拖延症是这个时代的通病,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它的影子。看到别人对于工作或生活中的一拖再拖,自己多半是深恶痛绝,然而自己有何尝不是如此。既然已经认识了这个顽固的"敌人",接下来不妨和它打一场持久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