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说健康 话教育——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专题

文 /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2018-04-21 15:06

如何培养出一个符合“大健康”标准的孩子?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

温馨提示

“身体棒”是没有身体疾患即身体健康;“心情好”是指开心快乐,充满正能量,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即心理健康;“豁得转”是讲为人处世要善于变通,“到哪个坡,唱什么歌”即适应健康;“守规矩”则是说要懂得社会规则,不触碰道德底线和法律高压线即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全部健康,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大健康”,而不单单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占了很大比重。

身体棒、心情好、豁得转、守规矩”是大健康的四大表现;而异常心理则分为“疯、痛、呆、怪”。今天,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罗捷为我们讲解什么是“大健康”和异常心理?

“疯、痛、呆、怪”要早干预

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群体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可人们对心理知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识别早期心理异常表现?

“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罗捷说,异常心理可以简单划分为“疯”、“痛”、“呆”、“怪”四种。

“疯”是指严重精神病,老百姓歧视性称为“神经病”。首先患者在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方面均可出现持久、明显的异常,如胡言乱语、敏感多疑、举止疯癫、哭笑无常、目光呆痴等;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言谈举止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寻找精神病的根源,目前仍然不清楚,涉及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性格因素、心理因素等。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靠精神药物,而心理治疗为辅助手段。

“痛”是指轻性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以及适应障碍等,表现为愁眉哭脸、精疲力竭、病病殃殃、灰心丧气、没精打采、灰头土脑、一筹莫展、一蹶不振、轻生自杀或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心急如焚、六神无主、心慌意乱、百抓挠心、如坐针毡、坐卧不安、心中恐惧、惊吓恐慌、畏惧逃避、纠缠不休等,精神上十分痛苦,到处寻医问药。严重的抑郁症选择自杀、自伤、自残,有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有30万自杀成功者、150万自杀未遂。故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显得非常重要。目前,这类心理疾患采取精神药物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关怀,效果很好。

“呆”是指智力残疾的患者,又被称为智力落后、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或弱智等,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怪”是指人格障碍,突出表现孤独离群、对社会和人际关系漠不关心或敏感多疑、反社会行为等,给人印象是“冷漠”、 “不合群”、“古怪”和“很怕羞”或“目中无人”、“自命清高”,有些行为别人不能理解等。对小孩叫品行问题,如抢劫勒索、虐待他人、伤人纵火、离家逃学、说谎、怨恨报复、易怒发脾气、破坏公物、自我中心、好指责人或支配人、自私自利和缺乏同情心等。常合并多动症、抑郁焦虑、发育障碍等。

罗捷补充道,“怪”和“呆”不容易统计,“自家小孩笨或呆,家丑不外扬”、“程度深浅不一,容易被误认为‘高冷’、‘笨一点’等”、“特定环境下发病,平时症状不明显”等因素导致难以统计。如果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应该及时前往心理卫生机构检查、评估、指导。

“怪”是“疯”、“痛”的主要原因。小孩的品行问题要引起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二“方”八“圆” 做人当如“铜钱”

望子成龙相信是每个家长的期望,孩子从最初的成长到之后的成人再到最后的成才,其中品行教育和知识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罗捷说,健康的心理无疑在当今社会至关重要,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才可以称之为健康。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对家长而言十分看重,但家长往往多在乎于孩子的“方脑壳”教育——是非教育(知识和文化方面),主要涉及IQ(智商),孩子是否守规矩,学习成绩是否优异,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的“圆脑壳”教育——开心教育(品行和性格方面),主要是EQ(情商)内容,孩子品信优劣、性格是否开朗健康、能否控制情绪、自私或公心、能否融入集体以及应对问题的技能等往往被忽视。其实,一个成长之路上“方”占20%,“圆”却占80%。

“方”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它规定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规范。没有方,世界便没有秩序,便失去约束。

“圆”是变通,是弧线,是润滑。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左右逢源也可偶一为之。圆没有角,圆不伤人,当然也不易自伤。没有圆,世界的负荷太重,便不能自理。

如果一个人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只方不圆,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处处有碍。

但是如果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只圆不方,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然会使别人心生疑虑,处处提防,最终将众叛亲离。

“随方就圆”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善于做事的人,会把那“口”字变成圆圈,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后只会留下一个缺口。做人要方圆并用,外圆内方才是境界。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圆,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罗捷道:“在我看来,做人当如“铜钱”,外圆内方。一个人只有‘内方’,才能堂堂正正立于天地间,才能堪重任、成大器;同时,也只有‘外圆’,办事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才能立足社会。但千万得注意,‘内方’不能僵化教条、迂腐冥顽;而‘外圆’亦非偷奸耍滑、狡诈虚妄。总之,正如铜钱提醒喻示我们的那样,内要方正,外要圆通;方正不僵,圆通不滑。”

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最好的良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精神建设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全国妇联、教育部对原《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于2016年出台,有助于父母学会 “相夫教子”“家庭和谐”。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责任重大。

有媒体报道称,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存在严重偏差,只有不到1/4的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科学。

“古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有道理的。”罗捷说,十二岁之前是教育孩子、塑造品行的关键时期,三到七岁要让孩子懂得规矩明白规则,七到十二岁则建议孩子通过劳动明白“苦乐”,锻炼孩子心性与生活技能,在守规则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灵活变通、忍耐、付出。切不可以学习为终极目标缺失劳动锻炼,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承受能力差成为“玻璃心”,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以自我为中心排斥其他声音,日积月累从而产生心理疾病。

罗捷说,现在基本上40岁以下、独生子女的家庭特别多,独生子女的缺点就是从小父母对其生活照顾是最多的,过度的保护或溺爱使他们面对事情的承受力较差,在外面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强。

因为独生子女从来不承受压力,有事都是父母代替做,这样就使得他们真正遇到挫折的时候,独立面对和处理的能力较弱。同时,可以发现现在的孩子偏自私一些,容忍度差,责任感差,这样一来,与人在相处过程中,短期行长期就不行了,谁也不让谁,主要是现在的孩子没有互相照顾、互相包容、互相谦让的理念。这样就需要从本质上来调整,也是从陪你、品行上来调整,要加强孩子性格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多与人接触多沟通,父母处理不了的,一定要去相关机构接受正规的指导。

罗捷小结:“好孩子是夸或奖出来的,坏孩子是宠或逼出来的”。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试行)》

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二、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四、培养和训练子女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妇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六、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七、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

八、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九、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十、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罗捷: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1983年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兼精神残疾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副会长兼心理保健与养生专委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