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用一颗棉花糖实验,揭示了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因素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Walter Mischel 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来考验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14年追踪研究发现,自控力,也就是延迟享乐的能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且后续研究还发现,自控力是可以被教导和学习的。
“棉花糖”实验回顾米歇尔教授招募了600多名四岁的儿童参与这个实验。研究人员把他们带进一个房间,房间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孩子:
“盘子里有一颗棉花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十五分钟后再吃,我会再奖励你一颗,你就可以吃到两颗,这个由你自己决定。”
说完,工作人员就出去了。
房间门关上后,三分之二的孩子在房门关上后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把棉花糖吃了,也有的等了一分钟、五分钟、甚至十三分钟。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忍到了最后。他们会看着棉花糖,不断往后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过唱歌、踢桌子、闭眼睛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直到研究员回来。
这个实验最吸引人的部分,是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和研究。他们发现:
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棉花糖,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成绩更优异,能获得更高的学位,在集中注意力和推理能力上面的表现都比别的孩子好,抗压能力更强,更少地出现例如犯罪、肥胖和吸毒等不良问题。
因此,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自控力,也就是延迟享乐的能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一个关键因素。
影响自控力的因素在上面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之后,罗彻斯特大学教授 Celeste Kidd,重新做了这个实验。不过,他对这个实验做了一点改变。
在引入“棉花糖”实验之前,她将孩子分成A、B两组,同时让孩子们和她的同事一起画画,旁边放了一盒用过的蜡笔。有一位同事会告诉孩子们,
“你们可以现在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我会去拿一些全新的更加漂亮的蜡笔”。
几分钟后,A组的那个成人拿着全新的蜡笔回来了;
而B组的成人空手回来,和孩子们道歉,说,“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
同样的情况又重复了一遍,这次是许诺有新的贴纸,同样的,A组的孩子得到了新的贴纸,而B组的成人又再一次道歉。经过这两次前期的“热身”后, Kidd开始引入了“棉花糖”实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也就是成人两次都兑现承诺的那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B组的孩子高出四倍。
Kidd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父母是否对孩子信守诺言,对孩子自控力的形成影响也很大。当孩子所在的环境可以始终做到信守诺言,即使再小的事,答应孩子就能做到,那这个孩子就会更加愿意自控;而如果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出尔反尔,连哄带骗”,那孩子就会明白“现在吃到肚子里的才是最保险的”,自然不会体会自控力的价值。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所处环境中非常主要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乖、听话”,最常用的招数之一就是“哄骗”,随口许诺:“写完作业,带你去儿童乐园玩”;“吃好饭,我们就看动画片”;“考到双百,就带你去旅游”。但经常是这样,当孩子乖乖听话了,我们也许太忙了,就会把这些随口许诺忘记了,并且以为孩子小,没记性的,不影响的。
但是下次,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孩子做作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先要玩一会;当我们再要求孩子把饭吃完时,他们的要求是要边看动画片边吃,不然就不吃。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给他们的口头支票都没有兑换,孩子慢慢就明白了,“忍耐一会就能多吃一个棉花糖,那是骗人的,我不如先吃下这个棉花糖更加稳妥。”而且,孩子们可能因为我们没有兑现承诺而怀恨在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米歇尔教授在自己的新书《棉花糖实验:学会自我控制》中称:
“我们最重要的发现是关于自控——这个人们控制自我感情的能力,其实是可以被教导和学习的。这些都可在后天获得,没有什么是命定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帮助孩子获得更强的意志力。
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弄清失控的原因
比如孩子因为乐高达不到他想要的程度而生自己的气,有时,还会捶胸顿足地埋怨自己“怎么这么笨”。这时,我们可以试着这样跟他交流,帮助他认清自己的情绪:“乐高没搭好,你是不是觉得有些沮丧?所以生自己的气?这很正常啊,妈妈写不好文章的时候,也会觉得难过沮丧。”
然后,我们一起设计摆脱坏情绪,重拾好心情的方法,比如换个乐高想法,或玩其他更容易的玩具。
弄清楚失控的原因,孩子(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它。如果任由坏情绪发展下去,孩子可能会误以为乐高是引起他生气的原因,而慢慢不再玩了。
2. 5分钟“绿色锻炼”
科学家发现,5分钟的绿色锻炼是提升自控力的一剂良方。
“绿色锻炼”是指任何能让你走到室外、回到大自然中的活动。而且,绿色锻炼有捷径可走。短时间的爆发可能比长时间的锻炼更能改善你的心情。比如散步,比高强度的训练有更明显的效果。以下是一些你在5分钟“绿色锻炼”中可以尝试的活动:
走出房间,找到最近的一片绿色空间。
播放你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在附近街区慢跑。
和你的宠物在室外玩耍或者追着玩具跑。
在公园里和孩子做游戏。
3. 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捉迷藏是个神奇的游戏,好处太多,包括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你可以在和孩子捉迷藏时,故意装作找不到他,让他多藏一会。这对孩子来说其实很不容易,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沉不住气,自己跑出来了。我们要告诉他,多藏一会,赢的机会就大一些,慢慢地,他能等待的时间会变长。
类似的游戏,还有木头人;比如“看谁三分钟不说话”、“不眨眼”、“不笑”等等。
4. 让孩子学会等待。
比如,孩子叫你一起玩,可以刻意让他等一会:“妈妈正在忙,你可以等5分钟吗?你可以自己先玩一会吗?”刚开始的时候,他会“夺命连环call”:“妈妈,妈妈,你快来!”后来,慢慢地,他会学会等待:“妈妈,你一会过来哦,但是不用着急,我可以先自己玩一会。”
5. 自控力可以传染-
哈佛医学院的克里斯塔斯基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的福勒发现,肥胖、酗酒、吸毒等等都可以在家人、朋友之间传染。而这些不好的行为多多少少都和失去自控力相关。
而孩子对传染的免疫力更低。所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非常需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言传身教,把好的自控力“传染”给他。
有个妈妈就和孩子制定了一个情绪控制竞赛,“你控制自己不哭闹,我控制自己不发脾气”。每每孩子情绪快要失控的时候,她都会提醒他比赛的存在。
这样孩子会马上克制自己冷静下来,妈妈再适时和他讨论失控的原因、想想缓解或释放情绪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孩子哭闹的次数大大减少。而且妈妈发脾气的次数也少了。
【典妈有话说】下一次,当孩子又出现任性淘气的现象,拖延做作业现象时,我们别轻易用许诺来蒙混过关,或者冲着孩子大吼大叫,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才是关键呀!毕竟咱们也不能一辈子管着孩子不是?
最后,欢迎大家点击“典范英语”,关注我哦,我会持续给大家分享实用的育儿、英语干货,一起科学育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