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娃的拖延症?(含实践素材)|ki妈儿童行为手记
如何治娃的拖延症?
ki妈儿童行为手记
作者:ki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跟娃一起玩,ki妈微信:maoerhutong
—— kiki的拖延症——
寒假真是拖延症的温床。
原本就爱睡懒觉、穿衣洗脸磨叽、晚上迟迟不肯睡觉、吃饭吃一会玩一会的kiki,过了个寒假,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我的方式从最初的提醒变成唠叨,最后也快要练成狮子功了。
家人总是提醒我:你太宠孩子,小孩就要管的紧一点。
但从长期来看,责骂惩罚不能终结问题。至少,在我快练成狮子功的时候,kiki的拖延症反而更严重了。
在妈妈群里说起拖延症,立马很多妈妈就说自家孩子也有同样的问题。我总算内心平静了一下。
早在去年冬天,我意识到kiki拖拉的情况,(在此之前表现不明显),有意要改变,其中就考虑到了挣积分兑现愿望的方法,只是手头事情比较忙,没有实施。在过了寒假之后,感觉这个事情比较迫切,着手实施起来。
—— 拖延症的根源 ——
我其实比较反对盲目的按照方法来套。
我们在实施一个计划的时候,有必要厘清这个计划的起因和希望达成的目标。
要改变孩子的拖延症,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拖延症产生的原因。
拖延是不能把要做的事情爽利的做完,不到最后一秒不愿意完成。不要说小孩,我们成年人多多少少都有这个问题。
很多人把拖延归结为懒,其实并不准确。拖延是因为对某项任务不感兴趣,或是缺乏更有趣、更紧迫的事情,有意拖拉。
这样想起来,孩子赖床是因为他更想睡觉,想不到有趣的事情可以让他们从被窝里爬起来。试想一下,如果马上要带他们出去玩,马上爬得比谁都快。
穿衣洗脸磨叽这些无非也是因为这些事情不好玩,想逃避。
……
即便如此,我们更希望孩子积极主动的面对生活,而不是这番消极被动拖拖拉拉。
这个时候,父母的帮助就非同小可。
育儿道路总有这两类:过严和过宽,因为这两种用力比较容易,难就难在折中。如何在不影响孩子积极性的前提下,循循善诱的帮助他摆脱拖延,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是我们本期计划的最终目标,也是父母要做的功课。(个人认为,孩子的出现,是为了让父母更完美。)
但经常,父母的一些行为也会促成孩子的拖延。
对拖延症做了二十多年研究的美国教授Ferrari说:拖延症不会遗传,但跟家庭关系很大。通常他们拥有严厉苛刻的父母,这是一个不能真正反抗的孩子,所以反抗的唯一途径就是推迟做父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
幸亏我还没有练成狮子功,就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如何让孩子摆脱拖延症——
了解了拖延症的原因,其实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不感兴趣、没有激励、父母要求太高都可能成为促发拖延的原因,那么,应该怎么做比较好呢。下面也列出几种方式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1、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有个实际的预期就可以
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容易降低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试想,在孩子能够满足你80%期望的时候,就放手给孩子自由,与要求孩子100%按照你的预期做,哪种更能让孩子接受?通常拖延症就始于父母100%的预期。
孩子会在你给的20%的自由中,去尝试自律。
2、多鼓励,而不是惩罚
这个是切身体会。孩子不会在惩罚中越来越好,而会在鼓励中越走越远。特别对于拖拉的孩子,他们每一次进步都值得庆祝,庆祝他们离拖延的泥沼越来越远。
3、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育儿技能同步升级。
总不能对着10岁的小孩也用3岁孩子的处理方式。比如拖延症就是kiki这段时期出现的,而且发现她越来越有想法,用之前的对话方式没用了,需要重新想办法应对。
4、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引导他建立责任感。不要总是告诉你的孩子该干啥。
追求结果导向,主要把事情做完,不用太在意孩子什么方式做,也尽量避免告诉孩子怎么做,慢慢的他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言传身教,养成自律的习惯。
如果父母本身做事拖拉,这种做事方式就会影响到孩子。给孩子一种积极的不拖拉的榜样力量。引导孩子建立目标、任务具体化、分解任务、监控进度。让孩子体会到有计划做事情带来的成就感,帮助他养成自律的习惯。
6、有耐心,理解你的孩子仍然在寻找他或她的身份。
这点很重要。有时候,父母就是着急了。他希望孩子不停的成长,越来越棒。当新问题出来的时候,就难以接受。
我也如此,kiki出现拖延的问题,有段时间很着急,但是孩子反而更严重。现在静下心来,调整自己作息、跟孩子一起建立规则,多从孩子角度出发,亲子关系又回到以前。
7、允许孩子犯错,并让他自己承担后果。
错误使人成长。
8、建立一套系统的家庭奖励机制。
这点就是我后面一节讲到的积分兑愿望的奖励机制。当然,除了这些,父母的鼓励和表扬,也是一种奖励。
——系统奖励机制,建立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免费积分素材见文章末尾索取。)
积分兑换愿望的方式,本来是我用来帮助kiki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
孩子想做一些事情,但是必须爸妈陪同一起的,比如kiki最喜欢去恐龙博物馆,经常提及。于是,萌生了把孩子能做的事情和这些愿望相挂钩。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去争取这样的机会。
所以这些愿望,并不特指实物,任何孩子需要做的事情都可以标上具体的积分量,孩子通过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得积分,而兑现就是他们做的努力的回报。
积分,是把孩子的愿望分解成很多小部分,不仅延迟了满足,也让他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众多小目标,最后一步步的达成自己的愿望。
积分的统计周期为一周,每天孩子做完一些事情之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而这些事情,是平时孩子做起来有困难,或者拖拉的、或者不愿意去做的。
准备了很多小内容,后期也可以不断增加。昨天kiki跟我说,她睡了个午觉,也要加一分,于是,我把睡午觉也加了上去,以后,她如果周末有一段时间保持安静,自己做事情,一样可以获得一分。
我把每一栏定义为1分。主要分为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家务习惯、行为举止以及自律行为这几块。
卫生习惯:比如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洗脸,就能获得一分。一天三顿饭正常自主吃完,就是1分。
学习习惯:自行看完三本书,并能说说里面的故事,就可以获一分。
家务习惯:如果能帮妈妈收拾一次桌子,或者喂狗粮,就可以得一分
举止行为:每天不大吵大闹,可以得一分。
当然,你也可以有很多你希望孩子改善得地方,并纳入积分系统。
kiki一开始不太接受,主要是因为正常看《猫和老鼠》,现在要积分才能看。但是她知道吃饭穿衣这些都可以拿积分,又觉得很容易。两天适应下来,也给了她很多行动的动力。
当然,积分只是手段。我们最终还是希望孩子能体会到规律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才是最根本的激励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根本动力。
关于积分兑愿望的方法,如果你也想尝试,可以考虑入我们妈妈群,大家一起交流沟通,入群加ki妈微信:maoerhutong。
∆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ki妈地理启蒙之北极系列2
∆“玩视频、开公号”也能上北大,这位学霸是这样练成的|ki妈学霸启示录系列1
∆重磅!如何给孩子英语启蒙?台湾儿童英语教母的答疑解惑贴来了
∆美国大力推行的STEAM教育,在家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