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抑郁症强迫症 ——掀起神经症的盖头来
当您看到此文此书,请默默合掌,感谢参加康复者交流会的咨客朋友,把自己的案例公开示人,以飨读者。希望书中的案例及案例咨询分析,能给读者朋友带来一点借鉴、一点建议、一点导引、一点自我调整的思路和方向。
本书中所列案例,有着代宝义老师的莫大功劳。他不仅协助我做了不少的咨询室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本书中的案例,一些是他和我共同完成的,也有几个案例是他独立完成的。
第一章人生没有抑郁症强迫症
第一节掀起神经症的盖头来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跑进我的心理咨询室焦急的说:“妈妈我病了。”我把儿子抱在怀里问他:“别急,告诉妈妈你哪里不舒服?”。儿子挣脱我的怀抱,一本正经的说:“妈妈,我心情很抑郁,是不是我也得抑郁症了?妈妈你也给我做一下心理咨询吧。明天向我老师请个假,我有病了,不能上学,需要在家好好休息。”我说:“好啊,妈妈也给你做一次心理咨询,你先告诉妈妈因为什么心情不好吗?”。“妈妈,我失恋了,莉莉不理我了。”
呵呵,就连小孩子都学会怀疑我焦虑了,我得抑郁症了,我是不是得强迫症了,我是不是精神有问题了,然后上网作有关心理状态的测试,测试结果很快给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病学分类的自我诊断参照标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很多人这样做,对网上的自我检测的结果心生恐惧,继而进入医院向精神科或心理科的医生求助,医生往往在简单问话后给予心理测量,凭心理测量的结果和自己的概念给予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然后开出门诊药物处方或住院治疗要求。有不少人在网络文章的引导中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一旦情绪激烈或沉重难拔时,心理咨询师也会把来访者推向医院,名正言顺的是这种状况已不是心理咨询的范围,美名其曰为来访者负责因而转介。
近些年来,对心理健康的大力关注,使得各媒体大量传播心理健康类文章的同时,发布着精神病学的诊断与分类知识,使得精神疾病的知识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连小孩子都好像已经“很懂”。
网上最近流传着一条微博:#世界上10位知名天才的特殊病症#亚伯拉罕•林肯:抑郁症;贝多芬:躁郁症;爱德华•蒙克:急性焦虑症;米开朗琪罗:自闭症;查尔斯•狄更斯:抑郁症;查尔斯•达尔文:场所恐惧症;温斯顿•丘吉尔:躁郁症;库尔特•哥德尔:被迫害妄想症;列夫•托尔斯泰:抑郁症;艾萨克•牛顿:涉及到所有精神病。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情况是,对于自己不能接受的别人的行为和思想,不理解的别人的行为和思想,会给一句有病或神经病,说是判断或是咒骂,实在是不清不楚。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喜欢这个词语。
为什么大家宣传心理学知识,宣传心理咨询却总是把有心理问题有不良情绪反应的人,归结到精神病学上,给人扣上一顶神经症的帽子呢?心理学、心理咨询是精神病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吗?作为当今最热门的一种学科,心理学的心理状态分类与判断在哪里?
——文章摘自《自然享受生活》韩美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