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导的必备能力——肯定他人!
肯定or批评?这是一个选择……
不管在什么形式的人际关系中,多对他人表达些肯定与赞美准是没错的。一个组织或团体中,如果肯定的语言多过与批评、指责与谩骂,成员相处自然是融洽且充满凝聚力的,反之亦然。正向心理学家马歇尔·罗沙达博士(Dr. Marcial Losada )针对人际关系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他发现:
若是在私人的互动关系中,要发展出稳固与亲密的关系连结,这段关系中出现正向语言与负向语言的比例,至少要达到5:1以上;
而在一般公司、组织或团体中,则至少要有3 :1 的比例。
也就是说,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不论是家人、同事、伴侣或亲子间,一句的批评、指责、谩骂或贬抑的话语,就足以抵销五句赞赏、认同、肯定、接纳与支持的话语所带来的益处。
依此而论,反观我们每天所处的各种关系中,特别是家庭中的夫妻或亲子关系,时常处在剑拔弩张的紧张或冲突气氛之下,可想而知。由于我们多数人从小就是生长在批评与指责多过于肯定与赞美的环境中,长大后在经营亲密关系或亲子关系时,自然也常说不出什么好话。
“正向语言”人人都知道说,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或该说些什么?
肯定与赞美必须基于事实
想给出他人肯定或赞美,最高指导原则是,内容必须基于事实。空泛的肯定只流于形式,为肯定而肯定,会让人感觉到虚伪不真诚。比如说,当一个人上台做报告时显然准备不足、词不达意,下台后你却对他说:“我觉得你报告得真好!”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同时,对他人给出言过其实的赞赏,很容易让对方产生虚幻的正向自我观感。
然而,要从哪里找到基于事实的肯定素材呢?
首先,你得先戴上一副正向的眼镜,如此你才能看到他人身上美丽的画面。这并非对每个人都是容易的事,特别是对那些习惯于找缺点、翻旧帐,又爱吹毛求疵的人。
例如,有一位家长和咨询师谈孩子的状况,咨询师要他讲出孩子身上的三个优点,即使很小也可以。这位家长抓着头苦思冥想,就是无法说出任何一个优点。显然,由他的眼界所看到的孩子的面貌,是多么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孩子也将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找到值得肯定之处的三个切入点
一、不只肯定行为的结果,也肯定行为的过程
一般人只会注意到人们行为后所带来的结果,却忽略了行为过程中曾经付出的努力、坚持、毅力、勇敢尝试、采取不同方法、企图心、弹性、曾有的小小成就等等,而这些都是值得被看见,也是被普世赞扬的良好德行。
例如:
面对孩子的学习表现,赞美孩子考试成绩进步了、考试满分了、获得前几名,这些属于表现的结果。我们也可以去肯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放弃”、“愿意付出努力”、“愿意坚持下去”、“一直很有决心”、“总是再接再厉”、“曾经也有进步过”、“有使用一些读书方法”…… 等。
二、不只肯定行为本身,也肯定行为背后的意图
所有的行为,无论好坏,背后都有着正向的意图,不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就是为了保护我们免受伤害,通常跟我们的心理需求相关连。
例如:
总是依赖、爱撒娇,可能是极需要获得情感连结以及关系中的安全感;
说话口气不佳,甚至常情绪失控,可能是正在“很用力”地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感觉与想法,彰显自己的独立性;
袒护同伴,欺瞒师长,可能是希望获得同伴的认同与归属感;
总是晚睡、东摸西摸到三更半夜,可能是想多争取一些可自主支配的时间;
沉默寡言、不太喜欢与人互动,可能是希望有多一些独处的时间;
三、赋予行为新的意义或价值,找到它们的正向功能
有些行为或特质看起来不怎么样,或者不太被主流价值所接受,但换个时空情境,常有着不可思议的价值,而我们是否有这份眼光去辨识出来呢?
例如:
活泼、好动、总是静不下来,代表他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身体健康。
懒散随性、不拘小节,显示他生性乐观、少有烦恼、自在欢喜。
好胜逞强、爱辩不服输,显示他充满企图心,愿意表达自我,有领导人物的风范。
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不切实际,代表他想像力丰富,具有创造、发明或改变世界规则的潜能。
生性固执,难以接受他人的说法,显示他深富主见,坚持己意,具有魄力,不会人云亦云,随耳语而起舞。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肯定行为的过程、肯定行为背后的意图、赋予行为新的意义或价值,不代表我们就需要认同行为本身。
如果行为本身是会危害到自己或他人,或在世俗道德上不被接受的,仍应要诚恳且委婉地指出来。
找出他人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帮助一个人提升自我价值,认可自己的重要性。当你掌握了上述三项对他人传达正向肯定的切入点时,你便会发现,肯定或赞美其实可以做得很细致,除了让人感受到喜悦外,还能获得一种被深刻理解的感觉。
除了以上的办法,我们还可以逐步拉高肯定的层次。
一般层次的肯定,是举出对方表现良好的具体行为,这能让人知道“我做的是对的!”;
往较高一层次走,是指出对方行为背后的意图、态度或精神,这能让人知道“我有能力 / 可能做得到!”而带来希望感;
而到了更高层次,则是指出行为本身具有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这会让人知道:“我这么做是有意义的,我愿意继续尝试下去!”这往往最能带给对方力量。
于是,我们可以接着好奇地探问对方:
“我看到你有这些不简单之处,你是怎么做到的?
而这如何帮助你面对往后类似的困境?”
“你打算把这很好的部分,用在哪些地方呢?”
“当你看到自己有这些很棒的部分时,这对你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于是乎,在你看完这篇“干货满满”的文章后。你会发现,原来除了“喔!那很好啊!”之外,想给出他人肯定,还有这么丰富的表达形式呀!请持续带着正向的观点,现在就着手尝试看看,你需要的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让你身边的人充满正向的能量,你的团队也就自然积极向上!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的知识,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如果遇到困扰想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可以下载愁啥APP,这是一款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手机应用!愁啥?来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