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到明智的选择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文 / 癖好读书
2017-12-11 08:56

巴里·施瓦茨,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沃斯莫尔学院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施瓦茨教授是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之后,又一位将心理学与经济学、决策学结合的心理学家。本书《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是一本涉及心理学、经济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跨学科著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称赞这本书,用引人入胜的笔触介绍了选择和幸福感方面的心理学研究。施瓦茨教授认为,当选择过多时,人的满足感反而会下降,也就是不仅很难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且选择之后也常常会感到后悔。要想做到明智的选择,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并且学会做一个满足者。

想做到明智的选择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一、当选择极大丰富时,人们更难做出明智的决策

选择的过程很难完全做到理性,选择者会受到很多看不见因素的操控。比如:

峰终定律:人们对一段体验的记忆,并不是全面考虑整个体验的感受,而是只跟“高峰”和“终结”这两个关键时刻的感受有关。

锚定效应:人们在评估和决策时,常常受某一印象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思维固定到某处。

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说法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人们会格外敏感。

同时,人们还需要承受选择带来的信息过载,被海量信息全天候轰炸,同时去收集、比较和鉴别信息。这些都令选择过程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二、当选择过多时,人们经常会为自己做出的选择后悔

机会成本会使得人们关注被放弃的选项,这不仅使得选择过程更加纠结,还会影响人的心情,也使得被选择的选项在对比之下显得不那么好了。同时,在满足适应的心理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的选择会越发失去光彩,让人觉得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去决策很不值得。这就导致了后悔。

想做到明智的选择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三、明智选择的11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学会抓大放小,放弃一些选择,只关注对生活来说最重要的选择。具体的做法是:先回顾自己最近所做的所有选择,然后逐项列出这些选择采用的步骤、花费的时间,以及选择过程中的焦虑程度。最终问问自己,花这些工夫去做选择,到底得到了什么。这个方法就是用理性的过程区分选择的重要程度,减少不知不觉地被操控。

第二个方法,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选择者,去做出主动的选择,避免像进入自动化程序一样,被动地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

第三个方法,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

学习成为一个满足者,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找到足够好的选项就可以了,不必追求最好的。

第四个方法,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为了对抗机会成本带来的干扰,可以有意识地少看些选项。

第五个方法,做不可逆的选择。

尽量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减少反悔。

第六个方法,培养感恩之心。

有意识地使用感恩之心,帮助我们看到积极之处,让自己心情更好,积极情绪能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培养感恩之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每天临睡前,在本子上记录一天里发生的值得感恩的5件事。

第七个方法,告诉自己不后悔。

为了减少后悔,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采用“足够好”的标准,不要执着于找到最好的选择。在做决定前,减少选项的数量。多想想所做决定的优点,不要纠结于不好的方面。

想做到明智的选择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第八个方法,为适应做好心理准备。

提醒自己关注现有的事物有多么美好,而不是关注他们没有以前感觉的那样好了。

第九个方法,控制过高的期望。

降低期望对提升满意度常常很有帮助。

第十个方法,避免社会比较。

学会更少地关注他人,更多地关注让自己感到快乐以及让自己生活有意义的事物。少一些比较,多一些满足。

第十一个方法,把选择的限制看成解放而非束缚。

次级决定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能量消耗,让我们专注在真正需要选择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