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讲教育方法-中英的差异性

文 / 英才辅导
2017-10-17 11:05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讲教育方法-中英的差异性

中英家庭教育现状的对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

对此,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感觉现在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高阿莉也同样倡议,“买‘天价学区房’,不如改善家庭教育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教育界元老们的倡议,得到了主流媒体的纷纷响应。其实,早在此次明确倡议、大举探讨之前,家庭教育就已经处在中国教育的“风口浪尖”: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近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家庭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这与西方教育,尤其是英国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英国,是家庭教育催生了近代初等学校教育;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机构,如修道院、各类学校等,都是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和替代方式存在的。

大量指导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书籍,早在17世纪就已纷纷涌现,如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笛福的《家庭指导者》和《新家庭指导者》,高芝的《论家庭的职责》,以及一些加尔文神学的教义回答手册等。这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了家庭教育职能的履行。

不仅如此,英国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很透彻、超前:

1628年,国教徒约翰·厄尔利提出:孩子的灵魂是一张“白纸”,尚未受到世俗的污染,他不知邪恶。约翰·洛克更进一步阐述了“白纸”说:他肯定了家庭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在他看来,即使不完全的家庭教育也要比在学校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得多。

英国家庭教育的悠久传统对英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BBC出品的英国天线宝宝早教中,就将“家庭式教学”作为主要教育方法引入教学体系之中,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早教课堂中来,让家长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加深对孩子心理的把握和了解,并学习如何陪伴孩子、如何教孩子规矩的正确方法。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原因就在于家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有当代教育家以及“英国天线宝宝早教”等早教从业者的呼吁和努力,中国家长的意识已经慢慢觉醒,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在健康、民主、理智、有序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从优质的家庭教育中获益。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讲教育方法-中英的差异性

不同的历史进程孕育着不同的文化。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分别是历史上的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和古中国文化而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 只有中国文化并形成了现在的东方文化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倡导的古希腊文化演进而成的西方文化并列成为当经世界的两大文化体系。

而中英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诸方面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处内陆人民以土地为生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以“土”字旁为主的汉字屡见不鲜许多的词语也和“土” 、“地”、“田”有关。比如“土生土长”、“斩草除根”、“早起三朝抵一工”、“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烟火“等。

英国则是一个四面临海得岛屿国家气候湿润适合航海和放牧所以英语中有许多与海洋、水或鱼有关的习语。例如at sea在海上 喻茫然、困惑all at sea不知所措above the water摆脱麻烦、摆脱债务a ship in the sea萍水相逢的人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又如与汉语中的“狂饮如牛”相对应的英语却是“drink like fish”汉语中的“挥金如土”翻译成英语则是 “spend money like water”这些语言的差异都是由于中国和英国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成的。

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国主要受佛教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长期传播和盛行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少成语和俗语中都可以找到佛教的影子。例如 “借花献佛”、“四大皆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送佛送到西天”、 “不看僧面看佛面”、“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临时抱佛脚”等。

英国则信仰基督教有不少习语和典故都来源于基督教和圣经与‘God’、‘Devil’和‘Hell’有关。比如“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家徒四壁”、“a Judas kiss犹太之吻指阴险的叛徒”、“the forbidden fruit禁果”等。Friday在英国人看来也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为亚当 和夏娃在星期五偷吃了禁果被赶出了伊甸园。

中英称谓的差异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封建制度和中庸之道的影响有两千多年中国的称谓讲究“谦”、“尊”、“德”。比如“犬子、小女、贱内寒 舍”以“令”字开头的有“令尊、令爱、令堂、令郎”以“高”字开头的有“高人、高见“等以“贵”字开头的有“贵人、贵宾”等在英语中很难找 到相对应的词。

英国则是一个君主制国家爵位等级的划分在英语词汇中就可以找到。例如duke公爵、marquis(侯爵)、earl伯爵、viscount子 爵、baron男爵等而这中差异在汉语中显然找不到。 又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在中国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称谓 。比如“老爷爷、老师、老子、老前辈”等还有习语中的“姜还是老的辣”。而在英语国家“老”却没有受到这样的恩宠。英国人很忌讳说 对方年纪大。汉语中有这样的恭维“您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却这么健康”就不能唐突的直译为:”You so old but look so healthy”.否则会 让英国人感到很不舒服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讲教育方法-中英的差异性

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看作统一的整体并追求“天人合一”即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最高 境界。它在思维方式上的反映便是求同存异。汉民族倾向于将矛盾和冲突和谐便有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说法。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以古希腊的商业文化为基础追求民族为中心的向外扩张西方人敢于迎接冲突崇尚个性善于标新立异求异求新 。在英语写作中中国学生容易受汉语求同思维的影响文章开头不直接切入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在主题外绕圈子最后才进入正 题主题不鲜明中心观点不突出缺乏创新便是中国人写英语作文的通病。

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审美和价值观差异造成了中英两民族对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喜好。比如狗在英语国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与狗有关的词组和习语也多为褒义的。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and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a gay dog一个快乐的人”。而汉族文化里的狗则是卑劣下贱的代名词如“狗腿子”、“走狗”、“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可见汉语中的“狗”几乎都赋予了贬义。 再如“红”字在汉语中往往表示“美好、幸福、快乐、喜庆、热闹以及革命”等意思。所以中国人过春节要 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新娘子出家要穿红衣裳、红鞋子盖红盖头孩子的本命年也要穿红色的衣服来避邪而“红军红旗红色政权” 等则有革命的意思。

英语中的”read”往往有血腥、暴力、危险等意思。因此我国的《红楼梦》被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则避免了这种文化冲突。霍桑的 小说”The scarley letter”《红字》中的”scarlet”指一种鲜红的颜色它暗示出了女主人公血淋淋凄惨的一生。

禁忌语的差异

中国受儒家思想和集体主义的影响亲戚邻里之间见面总要寒暄几句谈谈家庭聊聊孩子比比

收入拉拉家常。按中国的礼貌传统拉家常是接近对方关心他人的友好举动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个人的亲和力而西方人 则注重保护隐私忌讳谈论诸如年龄、收入、婚姻、家庭等话题。如果和西方人谈论这些话题则大有侵犯他人隐私之嫌 摘 要: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也越发突显。这体现在语言、宗教、社会习惯、政治哲学、社会结构、教育等文化构成的各 个层面。必须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跨文化商务交往能力,进行文化交流与展示,注重文化的融合和变迁,以此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文化差异;贸易扩展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同时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特质的一种载体。虽然历史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也相互影响和渗透,但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却依然保持了各自独特的一面。因此,文化具有差异性,一种文化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对于其他文化来说,就可能并不会受到如此的重视。但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并且不断深入。可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文化差异的影响也越发地突显。世界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 动。

一、文化差异的类型及其影响

1.语言的差异。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文化的根本。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展国际间的贸易活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转换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交流转换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了国际商务交往。

通用汽车公司的广告语:“身在比利时”(BodyinBelgium)译作法兰克斯语则为“渔夫旁的尸体” (CorpsebyFisher)。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广告因为语言的差异导致了拓展市场的不利。同样,一巴西的航空公司有则广告说她有一个“很舒适的机舱”(comfortablerendezvous),但将此换作葡萄牙语 则为“非法的性服务场所”(aroomforillicitsexualen counters)。由此可见,语言对国际贸易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2.宗教的差异。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行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

因此作为意识形态层面的宗教,也对国际贸易的运行产生影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世界上的主要宗 教有犹太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儒教、道教、神道教、本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等。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应注意不同的 宗教信仰,如日本人多信奉神道教,阿拉伯国家多信奉伊斯兰教,英国人绝大多数信奉基督教

3.社会习惯的差异。社会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而 且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模式。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必定是一个了解目标国文化的 公司,一个注重文化差异的公司。

同样,跨国公司的成功运作还需尊重当地的工作模式。一个北加州厂商收购了英国伯明翰市一家公司,希望借此打开欧洲市场。但在接管公司后不久,美国的管理人员就准备矫正下午茶点的休息时间问题。在英国,每人可以有半小时的下午茶点时间,然而管理层希望将此缩短为十分钟。结果是工人们罢工,最终该公司倒闭。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对海外工作的文化现实反应迟钝将会招致悲惨的后果。

4.政治哲学的差异。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 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国际贸易由于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的,因此必然要受到政治哲学的影响和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对商品的包装材料、结构、图案以及文字标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阿拉伯国家规定进口 商品的包装禁用六角星图案,因为六角星与以色列国旗中的图案相似。由此可见,只有认识到政治上的不同,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贸出口。

5.社会结构的差异。社会结构是某一社会制度的基本成分之间有组织的关系。社会结构包含社会分层,并且伴随着阶级等级和种性等级。社会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运行和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定位。

6.教育的差异。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通过改变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营销方式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如果一国国民的整 体受教育水平和程度较低,则其比较优势更多地向劳动力密集型倾斜。但若一国重视教育,公民受教育水平较高,则该国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 ,比较优势主要为技术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

同样,教育也影响着营销方式。一方面,对于实施营销策略的公司来说,员工的教育培训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沃尔玛、通用电气、IBM等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甚至建立专门性的学校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对于营销策略的接受者即顾客来说,不同教育层次的顾客其需求不同,因此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就应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讲教育方法-中英的差异性

二、应对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建议

1.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如国际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都需要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必须拥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

2.掌握跨文化商务技巧。跨文化商务交往中应当具备的能力有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这些能力与国际贸易的成功与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应该加强相关能力的培训;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商务人才来说,应加强跨文化商务交往意识的培养,同时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课程以及实践机会。

3.在策略制定上注重文化的融合。一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经营时,往往需要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只有注重文化的融合,才能深入地适应市场,进而拓展市场。肯得基早期推出了“墨西哥鸡肉卷”,在该产品投入市场后不久,肯得基又推出了一款融合了中国文化的“老北京鸡肉卷”,该产品添加了中国传统的甜面酱、葱丝等原料,因此销量可观。同样,摩托罗拉公司制定的中国投资战略强调管理本土化、配套产品国产化。同时还大力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因而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

4.加强文化交流与展示。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展示,是一个了解文化差异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有力地推动了经贸合作,已成功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就是一个展示文化、交流文化的平台。

2006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项目已经形成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海宾朋。继中法互办文化年之后,中俄互办“国家年”再次掀起两国文化交流的热潮。驻法国、德国、毛里求斯等中国文化中心工程进展顺利,成为文化交流的亮点。

5.在国际贸易中注意文化的变迁。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滩死水,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迁。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然而咖啡文化则相对受到冷落。但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被认为是“小资情调”的咖啡文化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咖啡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咖啡也进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国际贸易者必须适时改变贸易策略,以适应文化变迁后的新特点。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企业更需要跨文化的管理。然而文化的差异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为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促进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我们应进行国际性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培训,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浩文.如何掌握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7.

[2] 邹统钎.酒店经营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3.

[3] [荷]丰斯·特龙彭纳斯.在文化的波涛中冲浪[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89-190.

[4] 王志乐.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99-307.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讲教育方法-中英的差异性

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全球的文化市场以两倍的GDP增长率迅速扩大文化贸易易已悄然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03年文化与创意产业一项对全球GDP的贡献超过7%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并且从2000年起保持每年7%的增长速度。相比全球文化贸易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明显落后。据统计07年中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只2.6%左右05年在文化产品出口量占了全球市场19%的同时版权贸易赤字状况达到了5

1在世界上处于虽然是文化产品工业复制大国但

内容原创的严重落后的地位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例如在言谈方面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是西方人就不是这么认为了。当我们向西方人表示关切地问候时他们可能反而觉得很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需要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另外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认不文明的行为。因为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客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添酒加菜而且他们认为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带来不少困惑。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也大相径庭。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中国人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西方人却不同子女 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别说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美国式的家庭 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 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关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 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当然。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

人的独立能力。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现实中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 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实在天差地别。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 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 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西方人看来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 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方面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 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习惯过问他人的事情 比较注重隐私。因此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 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 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 地尊重他人。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然而中国人的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 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 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 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 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就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 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而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 人都谨慎对待认真选择一旦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中国人一向把婚姻当作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喜新厌旧或是第三者插足都 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 另外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教育体制的不同。西方教育仿佛大部分的时光都在讨论当中度过而且上课时间很短 暂上课的时候还可以随时提问和解答课后的作业也相当少。那么我们呢很真实的说看见的永远是忙碌的学生以及忙碌的家长。中国 的古语是这样描述学习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的祖先以高山和大海来比喻学习。于是我们自觉埋头学习。西方的课堂上学生非常的自由听不懂是老师的问题。在中国的课堂上我们是默默的聆听者和安静的模仿者。在教育方面中西方在看重知识方面是 不同的。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 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在教育这一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有诸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更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部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 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讲教育方法-中英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