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针灸处方:行气健脾方《针灸大全》——行气开郁、健脾化痰

文 / 中医骨科笔记
2017-12-06 14:33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欢迎阅读、收藏、转发!

噎膈针灸处方:行气健脾方《针灸大全》——行气开郁、健脾化痰

搜索“神黄名医馆”,或者关注神黄中医智库公号体验

行气健脾方《针灸大全》

【处方】公孙、膻中、足三里、太白

公孙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噎膈针灸处方:行气健脾方《针灸大全》——行气开郁、健脾化痰

膻中穴 (RN17)别名元儿穴,胸堂穴,上气海穴,元见穴。出《灵枢·根结》。 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任脉。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呃逆,噎膈,少乳,及心绞痛,支气管哮喘,乳腺炎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噎膈针灸处方:行气健脾方《针灸大全》——行气开郁、健脾化痰

足三里穴,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人体常用的防病保健要穴,具有补脾益气、和胃调中的功效。最早见于《素问•针解篇第五十四》:“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足膝腰部疾病、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疗效,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对改善和缓解抑郁症、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的作用。直刺1-2寸。

噎膈针灸处方:行气健脾方《针灸大全》——行气开郁、健脾化痰

太白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噎膈针灸处方:行气健脾方《针灸大全》——行气开郁、健脾化痰

【功用】行气开郁、健脾化痰

【主治】脾虚气滞、痰气交阻所致的噎隔见胸隔痞闷、吞咽困难

【操作】公孙直刺0. 6~1. 2寸。膻中平刺0.3~0. 5寸。足三里直刺1~2寸。太白直刺0.5寸。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义】公孙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的络穴,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为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具有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的作用。太白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的输穴、原穴,具有健脾除湿化痰的作用。膻中属任脉,为心包经的募穴,八会穴的气会,具有宽胸理气,行气降逆的作用。四穴合用,共奏行气开郁,健脾化痰之功效。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公众号~:

噎膈针灸处方:行气健脾方《针灸大全》——行气开郁、健脾化痰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神黄优选商城全新上线,做有态度的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