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垃圾人”,你必须为孩子做的6件事
端午节那几天我们全家出去旅游。兔宝儿第一次坐飞机特别兴奋,但上了飞机后,她发现安全带绑在腿上实在不舒服,左扭右扭,再加上起飞时耳朵太难受,她还是“哇”地一下子哭了出来。
这时,我听到坐在旁边的女士颇为嫌弃地“嗤”了一声。
我意识到可能吵到了她,但这时不允许乘客走动。我只好一边抱着兔宝儿安慰她,一边跟这位女士说:“不好意思啊,孩子第一次坐飞机,不太舒服。”
然而这位女士没有说话。等兔宝儿缓过来后,开始对外面的蓝天白云感兴趣。我比划了一个“嘘”的手势,叮嘱兔宝儿小点声,兔宝儿马上明白,跟着我做了个“嘘”的手势。
这一路上,她表现都不错。虽然看见大片大片的云彩特别兴奋,她想喊我一起看,但转过头来,想起我告诉她要安静,一下子抿起嘴巴,然后在我耳边悄悄地说:“妈妈,你看那个云彩!那里一定有金鹅!”
不过,在飞机降落时,因为气压的变化,兔宝儿耳朵又开始疼了。她在我怀里,她哼哼唧唧直到落地。
一个半小时的旅程就这么结束了。在取行李时,我和兔爸正夸奖兔宝儿表现好呢,一扭头又遇见了刚才那位女士——她正一边找行李,一边在跟朋友气哼哼地语音:
“你说带着孩子还旅什么游?在家待着别来吵别人行吗?”
这话偏偏让兔宝儿听到了。前一秒她还自我感觉良好,后一秒嘴就扁了下来。
我只好蹲下,小声对兔宝儿说:“那个阿姨可能只是不喜欢小孩子。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在控制自己要小声说话了。”
好不容易哄好了兔宝儿,我自己当天却失眠了。我反复回忆飞机上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妥吗?要遭受这样的讥讽和白眼?
想来想去,我唯一可能不妥的地方就是——我的孩子在上飞机后因为身体不适哭了、因为对窗外的景物好奇而和我聊天了、因为飞机降落时她不舒服而哼哼唧唧了……而这些,都打扰到了那位女士的“宁静”。
所以,兔宝儿在感到痛苦的时候应该忍着不说,也不应该对窗外新鲜的的景色感到好奇。她应该安安静静、呆若木鸡地坐在座椅上一个半小时——哦,最好还是睡着的,而且不能打呼噜、说梦话、磨牙……最好一丁点声音都不发出来,否则就是“熊孩子”,没有被教好,没有资格被带出门。
02这样的想法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我的确看见过这样的“言论”——
且不说上面这位仁兄(或小仙女)真的有这样一位朋友,还是只是在“讲故事”,关键是——
1564赞,3772转发啊亲!!!
1564赞,3772转发啊亲!!!
1564赞,3772转发啊亲!!!
联想到前些日子“女大学生怒踹4岁女童”获网友点赞,我不寒而栗。
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孩子就一点突发状况都不能出现,否则就要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划归为“熊孩子”吗?
难道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比某些人在公共场所的“宁静”还重要吗?
难道在公共场合就意味着无条件按照成人标准来要求孩子,达不到就活该挨踹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直到兔爸说:
“网上那些人,都是打嘴炮,他们不敢动手。反而视频里那种人,能为这件事踹孩子,本身就是‘垃圾人’。他们难道不懂这种事要跟家长沟通吗?他们自己本身就不会控制情绪,非要把自己的戾气发泄在弱小者的身上不可。他们小时候也是熊孩子。这样的人,迟早有一天会有人收拾他们。”
感谢兔爸的点拨,我醍醐灌顶。
然而我依然担心这种“喊打喊杀”的情绪不断发酵,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这种“厌童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正义感”为名大肆地伤害我们的孩子。
03其实,“厌童症”非中国独有。比如,在2011年之前的德国,儿童噪声是被法律禁止的,在公共场所,人们很讨厌孩子打闹,觉得这种喧闹行为是在破坏“公共秩序”。
此外,在1998年,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也曾登过一篇文章,把儿童噪音和抽烟等行为相提并论,并建议政府加以管制,比如在飞机上设置“无孩区”,把孩子都放到一排去,并且还要对他们的机票课以重税。
但这种言论很快就引来了回击。一位六岁小女孩来信说——
“先生,您说儿童像香烟和手机,这是错误的。人们不是必须要抽烟或者用手机。但是每一个人都曾经是小孩,您也是。您这样可怜的老人还需要孩子来负担您的养老金。请不要以大欺小。”
多么漂亮的回击!
而如今,在这一场“教育熊孩子”的狂欢中,有多少人在这一场狂欢中夸大了“熊孩子”的概念?打人、抢玩具、破坏公物、乱喊乱叫当然是“熊孩子”,但哭闹、嬉戏、爱说爱笑,这样也是熊孩子吗?
更何况更多人表面上厌恶熊孩子,其实真正厌恶的,是那个在孩子犯熊时无所作为甚至助纣为虐的“熊家长”。
这些家长们三观正正哒,我为你们点赞!
04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社会上鱼龙混杂,我们无法避免遇到那些浑身戾气的“垃圾人”,也不可能让孩子做到随时随地悄无声息,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不会受到“垃圾人”的伤害呢?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您可以做这样的6件事:
1.您可以在出门前先和孩子约定好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因为当有言在先时,孩子往往更倾向于遵守约定。此外,当需要进入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的场所时,您还可以再和孩子约定一遍,加深印象。渐渐地,孩子就可以逐渐学会遵守社会公德了。
2.如果您的孩子在2岁左右,此时正是培养自控能力的好时机。有了自控力,孩子才会从想哭就哭想闹就闹的“原始状态”成长为人见人爱的“小绅士“、“小公主”。
P.S.插播一条广告:用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让给孩子讲道理是一个好方法。《学会管自己幼儿版——歪歪兔自控力教育系列绘本》新书上市,欢迎了解。
3.如果您的孩子在公共场合有错误行为,比如踢椅子、突然尖叫、破坏公物等,家长则需要做以下4步,才能帮助孩子慢慢收服自己的小脾气:
1)坚决地予以制止。
2)将孩子带到僻静处加以教育,这是为了减轻影响,以及维护孩子的面子。
3)教育好后,回到原来的地方,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道歉——这一步非常关键,是为了让孩子有意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4)如果必要的话,家长需要让孩子自己去补救自己造成的损失,比如:用零花钱赔偿损坏的物品、帮助清理地面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态度要比结果更重要。
4.如果您的孩子不到2岁,当TA情绪失控时,您也需要先抱离现场,再进行安抚或冷处理。
5.如果您的孩子需要在飞机、高铁、长途汽车等这些狭小空间待比较长的时间,您可以为TA准备一些能转移注意力的东西,比如玩具、绘本等,分散TA因为长时间无法运动而产生的不适感。
6.无论如何管如何教,请在情感上坚决地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我们常说: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在公共场所,除了父母亲人,TA还能依靠谁呢?所以,即使再生气,也别对TA说“你在这好好反省,我走了”“你哭吧!我看你能哭到什么时候”,这样对孩子的安全感实在是不亚于核爆的打击。
所以,在此时,你只需要对TA传达这样的态度——
“孩子,无论怎样我都爱你,所以我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你,包括美德。
但想要拥有美德,你需要学会管得住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不舒服,也可能无法一下子做到,也可能会在试探和练习中犯错误。这都没有关系。
只要你知道什么是对的,并且愿意向这个方向努力,这就足够了。无论怎样,妈妈都会一直陪着你,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