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表面上健谈的人,内心很可能讨厌任何形式的社交!

文 / 人静心深
2017-09-23 23:53

我们的生活中,始终有一类人,他们看起来健谈开朗,也具有完备的社交能力,但内心却并不喜欢,甚至讨厌,并且想要逃离这种空洞的社交。这类人有一个统一的代名词——外向的孤独患者。那么从心理角度分析,为什么这样的人会形成表面健谈,内心却讨厌社交的思维呢?

心理学家:表面上健谈的人,内心很可能讨厌任何形式的社交!

在各种形式的社交当中,这样的人会感到自己比独处时更加孤独。很显然,这类人的孤独并非源于身边没有人陪伴,而是来自归属感的匮乏。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在我们基本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那么归属感就是人们在保障基本温饱和安全感后最重要的需求。

心理学家:表面上健谈的人,内心很可能讨厌任何形式的社交!

我们需要一种归属感

人们都希望被其他人接纳为一段关系或群体的一部分的情感需求,会渴望在一段关系或一个群体中作为真实的自己受到肯定和重视。同时,归属感也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支柱。

当然,我们需要一种归属感,而它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处于群体之中。

人们之所以会在某个地方、某人身上、某段关系或是群体中找到归属感,是因为对方满足了一些获得归属感必要的条件:

1、安全感

你不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或者因为怕受伤害伪装起真实的自己。

2、相似性

可能是你和某个人、某个群体有着共同的爱好、价值观,也可能是某个地方和你的故乡有相似之处。

3、认可\被认可

需要其它的什么人、群体与自我之间达成相互认可。

心理学家:表面上健谈的人,内心很可能讨厌任何形式的社交!

归属≠从属

归属即一个人在一段关系或一个群体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而从属则要求对群体的服从与同化。

从属追求的是一种区隔:我从属于什么,不从属于什么,是一种标签式地将自己与“自我厌恶”的事物区隔开来的行为。因此,寻求归属感与追求个体的独特性并不冲突。如果,一个人或群体试图用“归属感”引诱你,想把你改造成和他们完全一样的样子,那么这其实是一种操纵,因为真正的归属感是一种接纳和认同你本来的样子。

这就好比亲密关系中的:我喜欢你,却不一定爱你;我属于你,却不一定被你占有!

心理学家:表面上健谈的人,内心很可能讨厌任何形式的社交!

当我们怀旧时,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过去的情境与事物,更是那些与我们走过那些地方和经历哪些故事的人。一些人可能会从回忆过去的链接中得到了短暂的慰藉之后,因为意识到自己已经永远的失去了过去,反而会在当下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