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之晕轮效应
晕轮本是指光环笼罩月亮时,月亮周围产生的模糊、不清现象,而晕轮效应
则是指对他人的认知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生活中常表现为对别人的第一印象会形成之后与之相处的一种喜好或者厌恶的倾向(首因效应)。
关系的建立,也就是恋爱开始:
遇见那个人的那一刻,我们会选择对方的一些特质纳入我们的大脑。然后透过这一个特质去看对方,因而,看到的往往只是对方优秀或者不足的一面,形成一种偏见。(常见的几种晕轮:一,未完成的自我。例子:当自己歌唱不好却很渴望自己能咏出美妙的歌声时,遇到一个唱歌极具天赋的人时,就有极大的可能将对方的这种特点放大;二,当时情绪的高涨。例如,当自己很开心时,遇到某个人就很有可能只见其优点;三,巨大的情感需求;在自己失恋极需要人进行情感慰藉时,遇到一个暖心的人,也会放大其温暖的特质。)
由于我们倾向于保持认知的一致性(也就是之后的信息与先前的认识是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很喜欢在晕轮效应的作用下,进行“循环论证”——第一印象好,得出对方的品质应该不错,再遇见时,又不断地寻找对方符合我们原先认识(ta品质好)的行为,忽略或者合理化一些令我们感到失望的行为,证实“我原来的看法是对的”……(恋爱中的晕轮)。
在BBC的纪录片《两性的奥秘》中,也做过多次实验(处于热恋中的被试进入脑部扫描机,将其伴侣的头像投射到机器的屏幕上),实验结果都是一致的——被试的奖励系统很活跃,这就是为何处于爱情中的人觉得幸福和振奋,并一直想和伴侣在一起。同时,启动社会、道德评判或者可靠性判断区域的活动受到了抑制,这解释了爱情会让人失去理智,让人觉得伴侣是完美的。形成这种现象有非常重要的进化原因:爱是种内建机制,确保我们留在一个特定的人身边(如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养育孩子)。但是,这种效果只能维持两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