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家长分享孩子健康成长故事

文 / 中国文明网
2017-09-10 14:29
老师与家长分享孩子健康成长故事

9日,老师姜源(左一)、付安平(右一)与学生及家长一起做客市民大讲堂,分享获得感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近年来,武汉三中不少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中却得到健康快乐成长,健康幼儿园不少独生子女也懂得爱父母、爱劳动这些粗浅的人生道理,而这一切获得感都得自他们的老师——武汉三中高级教师付安平和健康幼儿园教师姜源。付安平运用其独创的“学生精力管理理论”、姜源运用“故事疗法”,从学生心理健康着手,引导、教育、培养一批批孩子茁壮成长。9日,市民大讲堂“生活更美好”系列开讲,武汉三中学生李雯静、家长何金菊、健康幼儿园学生家长丰蓓和付安平、姜源两位老师,登上第179期市民大讲堂,共同分享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故事,讲述如何让孩子们更好成长。

何金菊:付老师降解了我女儿的焦虑

何金菊女儿李雯静是付安平的学生,今年9月调考中女儿成绩提高了30分,性格也变得开朗随和。之前,女儿一直处于焦虑中,脾气也不大好,做父母的在家连大气也不敢出。

李雯静形容前一阵自己的心情是不知所措、心乱如麻、什么事都做不了,因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付安平发现后,及时找她谈话了解情况,并进行客观分析。付安平鼓励她只要按老师说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让她把心态调整好放平静些。李雯静照老师说的做了,果然,9月调考分数提升了很多,心情也变好了。

付安平说,老师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及时与学生沟通并疏导。付安平著有《学生精力转移论》《学生精力转移模式》等,提出“学生精力管理理论”,并将这一理论在高三年级部分学生中实践。他根据这一理论,让学生合理分配每天的精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付安平说,高三学生中存在大面积焦虑情绪。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过低或过高的焦虑水平对生活、学习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他分析,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是目标、能力与现实不匹配引起的,具体有4个方面原因:一是高三学生自我要求增强,高一高二知识欠账太多,学习成绩下滑,心里没底,担心加剧;二是家长更关心学生成绩,期望值高;三是学校抓得紧;四是老师抓得更紧,被盯的感觉不好受,批评多,表扬少。他说,高三学生焦虑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现象,家长要面对现实。学校和老师要主动提前干预,使学生对焦虑产生免疫力,增强抗挫折能力,同时要对焦虑易感学生进行筛查,做好教育预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丰蓓:我家宝宝会说“谢谢妈妈”了

丰蓓的儿子是姜源的学生。自从姜源接手儿子这个班后,儿子变化很大。儿子以前5分钟都坐不住,就更别说听话了。然而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一回家,突然抱住她亲,说:“谢谢妈妈!妈妈辛苦了!”她说,孩子发生这种变化,是姜源老师心理教育的结果。

原来,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妈妈的辛苦,姜源特意做了一批小枕头,让每个孩子绑在肚子上模仿“孕妇”。两个小时不到,孩子们感到难受了,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不能弯腰,纷纷要求拿掉小枕头。姜源抓住时机讲了一个“会长大的房子”也就是子宫的故事,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想一想,你是从哪里来的?”有小朋友回答:“我是妈妈生的。”姜源说,妈妈在生你们之前,要经过280天的怀孕期,而你们绑小枕头不到两个小时就难受,你们想一想,妈妈为了生下你们,要付出多少?结果就出现了丰蓓前面讲述的一幕。姜源说,第二天有好几位妈妈告诉姜源,宝宝回家后抱着她们亲,许多孩子从此懂得了感恩。

姜源说,孩子们受长辈溺爱,产生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心态。不论是在家或者是幼儿园,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针对孩子这种心态,她采取“故事疗法”,同时开展体验式心理教学,效果显著。

现场花絮>>>

粉丝赶场献花

本期讲堂适逢教师节前夕,因此不断有学生和家长给主讲老师献花。当一位女士走上讲台给姜源献花时,姜源一时想不起来她是哪位孩子的家长。见姜源疑惑,女士说,自己不是家长,而是姜源故事节目的粉丝。姜源是喜马拉雅儿童心理故事主播,每天晚上都要讲故事。该女士非常喜欢听,听说姜源登市民大讲堂,特意赶场献花致意。

拖堂一个多小时

市民大讲堂一般时长1个半小时,但9日现场互动踊跃,下午2时30分左右开始的活动延长到下午5时30分左右才结束,拖堂1个多小时。讲堂结束后,两位主讲老师又被家长和学生打围,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陪着主讲老师走出市民之家,一路咨询求教。

讲堂互动>>>

对孩子玩手机要区别对待

讲堂互动环节,一位家长问主讲老师付安平,该如何看待和对待孩子玩手机。

付安平回答道,孩子玩手机如果影响生活和学习,家长一定要管。据统计,有20%的孩子会电子成瘾。对于电子成瘾的孩子,建议家长除了从生活、学习习惯着手进行适度干预外,还应从亲子关系方面找找原因。许多孩子是因为与父母关系疏离,才“移情”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大多数孩子通过手机与亲朋好友私聊、娱乐,来弥补自家亲情之不足。所以针对孩子玩手机现象,家长一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二要补上亲情这一课。(长江日报 记者罗斌 实习生张野 余坦坦 通讯员卢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