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孩子高发手足口,中医专家治疗有良方,值得一看

文 / 父母在线
2017-07-17 05:03

夏天本是孩子们疯玩的季节,家长们也会在日头不那么烈的时候带孩子出门,但却发现孩子早晨总是嚷嚷着不想起床,起床后精神也不怎么好,还经常出现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肠胃不适、不爱吃饭、起皮疹或疱疹等症状。为什么会这样呢?

夏季孩子高发手足口,中医专家治疗有良方,值得一看

原来,这都是“湿”在作祟!

中医说“万病由湿起”,如果孩子体内湿气重,会导致脾胃退行,消化功能下降,孩子不爱吃饭,吃了营养也不能很好地吸收。

湿气重的孩子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停滞胃肠,会增加肠、胃、肾脏的负担,使孩子的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病毒感染,导致孩子时不时就发烧。

10个孩子9个湿气重!因为,现在正是多雨季节,空气中的“湿”容易通过呼吸和皮肤进入体内。气温高居不下,热邪入侵,再加上孩子贪吃冷饮,爱喝凉水,不运动,脾胃虚弱,导致脾胃积热内伏,上蒸口唇,外蒸肌肤,孩子的手、足、口、臀四大部位很容易出现皮疹或疱疹。这就不得不提起现在正处于高发期的手足口。

据调查,2017年4月,手足口患者人数与3月相比上升66.05%。北京市疾控中心5月2日已经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了疫情提醒: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以4~9月份为主,而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发。

那么,中医对手足口是怎么判断的?有没有办法预防呢?今天邀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博士夏桂选来为家长讲一讲,中医预防手足口的那些良方!

夏季孩子高发手足口,中医专家治疗有良方,值得一看

手足口病的起因实则为脾胃湿热

中医里没有手足口病这个名称,但从症状来观察,可以解析出病因。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在手、脚、口唇等部位出现疱疹,疱疹的周围有红色的红晕,破了之后还会形成溃疡。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出现水疱是身体有湿的表现。而手足口病的宝宝,会伴随有发热、疱疹周围发红、咽痛、苔腻、大便干结等症状,这都显示出体内有热。因此,手足口病的病邪主要为湿和热。再看看发疹部位,按照中医的理论,与手、足、口唇部位相关的脏腑是脾胃。所以,手足口病的起因实则为脾胃湿热。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的发热症状,温度不会很高,通常在38度以下,精神状态还不错,是不会有太大危险的,病程一般是在7~10天就会自愈。但如果温度很高,孩子的精神状态又不佳,湿热又没有向外发散的出路,就会向身体内侵,影响到心、脑、肾的功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使孩子陷入危险境况。

祛湿热,防手足口,饮食是关键

手足口的高发季节一般在夏秋,尤其是夏天。这个时候,气温高、湿度大,而手足口的病因正是湿热瘀积在脾胃造成的,所以饮食调养的原则就是“清热利湿、芳香健脾、养阴生津、健脾化湿”。

药食同源,在食材上尽可能选择一些清热、解毒、利湿的食物,比如,莲藕、荷叶、冬瓜、丝瓜、西瓜、红豆、绿豆、扁豆、扁豆花、金银花、连翘等,这些食物都具有清暑祛湿的作用。

夏季孩子高发手足口,中医专家治疗有良方,值得一看

感染手足口后的中医护理

在临床上会发现,很多湿热引起的疾病,比如手足口,经过输液往往会使病情越来越重,甚至输液期间还会持续高烧。所以,这种湿热引起的疾病不太适合输液的方法。中医建议,注意清利湿热更为有效。

孩子发病时,身上的疱疹不疼也不痒,但是口腔溃疡或疱疹会让他非常难受。口腔里的疱疹一旦破了酒会形成白色的糜烂面及浅表溃疡,给宝宝带来巨大的疼痛,他可能连水都喝不进去,更没办法吃饭。这时候,可以给孩子喷一些开喉剑、西瓜霜类的喷剂,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另一方面,给孩子熬煮一些能够清热解毒、祛湿的粥或水,避免湿热遗留在体内,引起心、脑、肾功能的衰竭。清热可用芦根、菊花、苦瓜一起煮水给宝宝喝。而祛湿,我们则可以采用芳香祛湿法,选用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如藿香、佩兰、紫苏叶、白豆蔻等。

另外,发热会伤津耗气,给孩子吃些养阴生津的食物,病症会痊愈得更快。用葛根、芦根、薏米仁各30克,一起熬水给宝宝喝,能起到“养阴生津、健脾化湿”的作用。

贴心提醒:

手足口患病的最主要途径是被病毒感染,所以,预防的第一个关键是避免接触病患宝宝。在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阻断传染源。除此之外,就是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也能大大减少被感染的几率。饭前便后,外出回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吸收,家里的玩具、用具、餐具及时消毒,居室内经常通通风。而且,妈妈要时常看看宝宝的手心、脚心、口腔有没有什么异常,注意宝宝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更多内容,请看:

宝宝生病父母却一无所知,这样的小信号父母要留意了,孩子可能生病了

再难也别动手打孩子,试着用这种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保证听话!

“冬病夏治”对孩子来说靠谱吗?入伏后,这种药效果堪比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