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发现晚、儿童眼科医生少!专家探讨斜弱视、近视防治难题
“儿童眼病和成人眼病最主要不同的是,儿童正处在视觉发育时期,如果此时发生了斜视、弱视、近视等眼病没有早发现早诊治,过了这个特定的关键时期,孩子视觉不再发育了,以后也很难再纠正了。”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付晶,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医师王凯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2“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访谈眼健康专场中,就近视和小儿斜弱视话题进行了探讨。
斜弱视治疗:两个困境——家长发现晚、儿童眼科医生少
除了常见的水平斜视、垂直斜视以外,还有一些孩子是复杂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
李莉主任介绍,复杂性斜视是指患者同时有水平斜视、垂直斜视或旋转性斜视,向正前方、上方、下方注视时斜视角度差别比较大;还有可能伴有垂直分离性斜视,斜视角度不稳定(患儿的眼睛向远处看时,不自觉地会出现一些上漂的现象);还有可能斜视伴有眼球震颤等等,这些复杂性斜视的手术难度就比较大,需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到导致斜视的病因,合理地设计手术方案,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麻痹性斜视是指,由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致的斜视,原因有先天也有后天。
“治疗斜视首先要根据斜视的分类、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明确导致的斜视的原发疾病,就要先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是因外伤造成的麻痹性斜视,首先治疗外伤直接损伤,其次要用营养神经和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早期还可以用A型眼外肌注射拮抗肌以利于麻痹肌的恢复,各种支持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半年后,如情况稳定,斜视仍然存在,可考虑手术来纠正斜视,尽可能在功能眼位(正前方和正下方)消除斜视和/或复视。”李莉主任表示。
付晶主任也指出,斜视手术后还要做多媒体视功能训练等方式的视功能训练。因为手术仅仅只能做到矫正眼位来改善容貌,斜视术后有超过80%的患者无法获得正常的双眼视功能。短期而言,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可以扩大双眼融合视的融合范围,增强手术的效果;减少斜视的复发率,维持正眼位的长期稳定;消除术后的一些异常视觉体验,如短暂性重影问题,让患者看得舒服。
“曾经我们做过多个调查研究发现,儿童斜视、弱视的治疗率都很低,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孩子本身很难说出自己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观察不细致、对孩子的异常不敏感、以为孩子长大就好了等等,都会影响斜弱视患儿的发现率、诊断率、治疗率。”付晶主任指出。
其次,“儿童眼病医生在整个眼科医生中比例很低,目前,我国儿童眼病医生数量不足3000人,如果真正达到技术较全面的儿童眼科医生,更是少之又少。”付晶主任说,即使家长发现了问题,带孩子到了医疗机构,也可能会因为医生不能给孩子特别专业的指导,所以延误孩子的早期诊断和发现。
因此,为患儿家长做眼健康的科普,并提高儿童眼科医生的培养,依然任重而道远。
近视防控:将建眼健康的档案时间前移至0岁
针对近视防控,毕宏生院长谈到,当前社会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小学,对婴幼儿时期(更早时期)的近视问题关注度较低。但近视一旦形成就不可逆,建议近视防控节点前移至0岁,从孩子出生就进行新生儿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从幼儿园就常态开展视力筛查。
毕宏生及其团队积极引入中医理念,深度挖掘中医理论,建立三级预警模型,研制3D扫描和3D打印近视穴位治疗仪,以及针刺、艾灸、离子导入等技术参与防治工作中,实现了中医药现代化及创新发展,探索建立了近视防控山东模式。
“在幼儿园阶段,要防止远视储备消失得过快,不要过早过量使用电子屏,要加强户外活动;在小学阶段,主要的是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王凯主任也在直播中也分享了近视防控的门诊见闻,“以前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近视孩子一年可能涨100度左右,但前不久门诊中遇到一个孩子5个月时间,近视度数涨了300度,眼轴长了一毫米,这颠覆了我们目前的近视度数增长的记录。”王凯表示,这也是为什么近视防控的重点要放在小学阶段的原因。
王凯建议,近视防控要做好视力的筛查、眼生物学测量等等,并定期监测随访、判断增长速度,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责编:毛圆圆